作者: 风鱼 | 来源:发表于2022-11-05 19:35 被阅读0次

    星河圣典


    七星一聚实不少
    阿西月东各一星
    阿下五黄天阴名
    阴下六乌刍藁营
    营南十六天苑形
    河里六星名卷舌
    舌中黑点天谗星
    砺石舌旁斜四丁

    公历岁末年初,璀璨的明星悉数登场,在天穹的舞台上争奇斗艳。此时我们要寻找的星官,堪称星空舞台剧中最美丽的角色之一。沿着参宿四与毕宿五的连线再向西延长大约三分之二,在那里隐约可以看到一个似星非星、如云似雾的天体,再仔细分辨就能看出那其实是六七颗星挤在一起,形成密密麻麻的一团。

    在双筒望远镜的视野里,可见十几颗星簇拥在一起,好似一群身着纱衣的曼妙仙子在夜空中翩翩起舞。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昴”,今天的天文爱好者更喜欢称之为“昴星团”。在昴宿统辖的星官中,除了昴星团之外还有天阿(ē)、月、天阴、刍藁(gǎo)、天苑、卷舌、天谗、砺石等8个星官。

    天苑16星,组成长长的篱笆状,是天子的苑囿,圈养着众多牛羊,也许还有一些地上没有的奇珍异兽吧。卷舌六星,大概因其形状像卷曲的舌头而得名,卷舌内还有天谗一星,看来卷舌说的多是些挑拨离间的谗言。

    昴星团的独特和美丽,到了让人过目不忘、人见人爱的程度,也使它成为人们最早认识的天体之一。《尚书·尧典》中就有“日短星昴,以正仲冬”的句子,意思是日落后看到昴宿出现在南天正中,就到了冬至时节。《诗经》曰:“嘒(huì)彼小星,维参与昴。”

    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与昴宿相关的神话故事,如一些地方称昴宿为“姑儿星”,将其视为七个姊妹,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6颗星,所以故事里常说,最小的幺妹怕羞躲起来了,或者是被月亮什么的带走了。后来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又将昴宿七星附会为七仙女,因为小七下凡与董永成亲,所以人们只能看到6颗星了。

    除了美丽的七姊妹外,因为昴宿由一堆小星聚集而成,乍看起来雾气昭昭一团,难以分辨,因此中国古代亦称昴为“留”,有簇拥、团聚之意。如果实多子而团聚的叫作榴,因病变气血留结而生的肿物称为瘤。民间则有“冬瓜子星”“七簇星”等叫法,表达的也是相同的含义。

    昴宿是一个非常年轻且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疏散星团,那里实际聚集着四五百颗星。除了肉眼可见的那六七颗外,其他成员光辉黯淡,又被毛毛茸茸的纤维状气体缠裹着难以分辨。东南沿海的渔民于黎明前观察昴星团在天空中的位置以确定方位和月份,有民谚曰:“六平、七斜、八倚、九倾、十落。”

    意思是说,农历六月黎明前,昴星团升于东方海面上,七月斜挂于东北天空,八月位于天顶正中,九月向西北方倾斜,十月落向西方海面。

    中国传统的星官体系一向与浪漫的故事无缘,却从来不缺少战争的火药味。在正统的星占著作中,美丽的七仙女变成了“髦头”或“旄头”,《史记·天官书》说:“昂曰髦头,胡星也。”这大概是因为古人认为这个星座毛茸茸的,像一簇纷乱的毛发,于是叫这个星座为“髦头”,并由此联想到胡子拉碴、披头散发的胡人。每当星占术士看到这个星官明亮跳动,便认为胡人要进犯中原了。

    昴宿相关的故事中,最有名的当属太白蚀昴的典故。战国时期,秦国兴兵伐赵,大将白起领命出征,于长平一战射杀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军主帅赵括,坑杀赵军40万。正当白起准备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赵国之时,出现了太白星(金星)侵入昴宿的天象。

    对于这一天象,秦国朝中有两派观点,一派依据正统的星占理论认为,太白是天之将军,主秦国,昴是赵国的分野,金星犯昴是上天助秦灭赵的信号。另一派则辩称,天之将军出现在赵国的分野,预示天将军助赵,对秦军不利,应该撤兵。同一个天象,能够做出两种截然相反的预测,星占术的左右逢源可见一斑。

    此时秦王顾虑的不是能否灭赵,而是惧怕白起功高震主,思来想去,最后顺从了讲和撤兵的意见,然后又找茬杀了白起。中国历史上利用天象借刀杀人的事情不少,白起就死在了这个“太白蚀昴”上。

    昴宿在道教文化中是一只鸡,名为昴日鸡。

    《西游记》里,孙悟空与猪八戒两次联手也未能斗败蝎子精,后经观音菩萨指点,从光明宫搬来昴日星官相助。琵琶洞前星官现出本相,原来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昂起头来,有六七尺高,对着蝎子精一声叫,那怪即现了原形,是只琵琶大小的蝎子。星官再叫一声,那怪浑身酥软倒地而死。后来在黄花观,毗蓝菩萨用昴日鸡眼中炼出的绣花针,一针便破了蜈蚣精的法术。这真是一物降一物,能打败孙猴子的蝎子、蜈蚣,在昴日鸡面前却不堪一击,看来这个星官堪称毒虫的克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nv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