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高铁上遇见了比我大三岁的女性,在候车室就看见了她,人群中熠熠生辉,除了容貌美丽气质也非同寻常,手边挽着的对象一样万里挑一。凑巧上车时候我们坐在了一起,便开始了我的搭讪之旅。
她是**大学的研究生,对象相处也有三年了,她是毕业之后在家换了好几份工作之后休息了一年,到后来还是更喜欢学校,所以考取了研究生。我八卦的问起了,和对象的婚事,未来的打算等。她说了很多,其中有一些话令我印象深刻:“我不想结婚、不想工作,不是因为我讨厌,只是这些大家认为是正常人的生活就像一个赛道,一旦上了赛道,一切都会身不由己,我们会开始计算,计算房子车子收入孩子等等,周遭的一切都开始用数字衡量。最可怕的不是这个,是周围的每个人都进了赛道都开始在各种计算比较,即使不想也会变成那样。”
她说道自己上研究生的原因不是多喜欢,不是想精进自己,只是“还在上学”是一个将很多事无限后延的堂而皇之的理由。亲戚朋友问起“什么时候结婚?”的时候,一句“还在上学”便会让这个年纪的恋爱变得理所当然。很多事情都会因为这句“还在上学”变成“应当如此。
最开始不太能理解她所说的赛道,所说的内心的拒绝,一直觉得这不是正常的吗?每个人都会工作,结婚,生子为了家庭而奔波啊?不用说以后现在我也要为了生活去比较啊,连买酸奶我都要看看哪个量大价低啊?
后来,看到老师的一个朋友圈可能稍微懂了一些。原话是这样“90后的孩子,在价值观上处于后物质主义阶段,物质追求已经由上辈人实现,而他们所追求的多是物质之外的东西,比如自由、民主、被听到、被看到等”然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像银行卡数字那么明确具体,从上一辈为生活奔波到这一代追求自由自我,其中的跨度略大,所以显得更加遥远更加不可把握,在不知道如何做,且赛道一直存在的情况下,或许“延后”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大四毕业那年,我们导师与我们做了很多沟通,印象很深的有两次,第一次是我们在感慨毕业之后很多事都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人会变得现实,会很难在交到好朋友等等,当时导师一脸震惊,同时又一脸认真的说道“工作关系就是工作关系,同事是同事,朋友是朋友,当你觉得难的时候不过是你自己混淆了两者的关系罢了。”
第二次是我们同学考上了南开的研究生,到选研究生导师的时候有个很厉害的导师但要求很高,当时我们导师建议她去找我们系给我们讲过课的另一位老师,因为那位老师和同学心仪导师的关系颇深,或许通过这层关系会比较有把握。导师强调了一下:“最好提一些东西去他家见他,也方便交流。”于是,这次换我们一脸震惊,导师更是一脸无奈的说到:“怎么?这些事家人都没教过你们吗?成人的世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你们需要学习了。”我们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好奇教室面谈与提东西上门的区别,一个是吃人的嘴软,只是一些小东西不会被拒绝同时也会让人觉得舒服,会提高事情成功的可能性。
小时候,我们总是觉得世界充满童话,不过是父母挡住了巫婆而已。长大后的才是最终的我们自己,小孩子是天使的化身,属于天堂,人间是凡夫俗子聚集的地方,世界不是遍地童话,但也不是满地枝桠,既没那么美好也没那么不堪的世界才是你我生活的地方。做自己就好!不逃避不苟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