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提供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这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有时又是人类生存的先行指导。"
序言中的这句话其实已经大概说明了文学创作于生活而言的意义。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生活,却也与现实生活有些联结之处。
作者凯斯·丹尼尔通过一系列的进展报告,细腻而真实的为我们呈现了查理·高登如何继阿尔吉侬的实验之后,迅速由一个智力低下的人,成为不可多得的高智商天才的全过程。
接受手术以后的查理,智商日渐增长的同时却也记起了童年时期家人为了妹妹而捆绑他、责骂他、抛弃他的瞬间,记起了被不良少年殴打的曾经,记起了被周围的"朋友"捉弄的画面,看到了一些原本不曾发现的损人利己的惯有行为。
迅速的成长以及疯狂吸纳的知识在他与众人之间日渐筑起了一道近似不可逾越的藩篱,他不但没有得到朋友预期的尊敬与相互间对等的交流,反而觉得愈发孤独。所有人都觉得他变得不同了,不像从前那样亲切友好,反而给周围人造成压力与紧张的情绪,把他们变成了傻瓜。与此同时,这个期待中的聪明人的世界,也推翻了原本他所有的美好想象。童年阴影及情感的相对不健全,一度让他变得狂躁易怒,甚至开始变成了曾经嘲笑自己的人那样,看轻不如自己的人。
被逐出面包店之后,他独自在城市里闲逛,深觉不寒而栗。
"我孤独的走过无数条街道,仍然找不出原因,尽管我想在夏夜凉风中惬意漫步,却不知为何心境匆匆,仿佛想尽快奔向某处一个我根本也不知道目标的地方。顺着巷道走出来,望入别人家半开的窗户,我突然有股冲动想找人说说话,却又同时害怕与人接触。走过一条又一条的街道,穿过一盏又一盏的霓虹灯,我好像在逛迷宫一样,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我究竟想在这座城市中寻找什么?"看着当天他所写下的报告,尽管旁观,却难免有些悲凉之意。
虽然于他而言早已没有了家,但多年以来尚有容身之所,有一直关照他的多纳先生和那些他曾经认为亲密无间的人。也许正如凯尼恩小姐所说的那样,就像是游泳的新手从跳板上往下跳,害怕失去跳板的支撑,内心空荡难安。
他的孤独,像极了漂浮在星河中的独立星球,在黑暗中,被包裹吞噬或者仅仅散发着微弱的光线,等待着被同类发现,然后借着光亮,彼此照耀,彼此安慰。但此刻的他,却无从释放,无从依附,哪怕是一直陪伴他并且深爱的凯尼恩小姐,却已经无法实现良好的沟通。
最后的结局终归有些残忍,阿尔吉侬在实验中死去,查理·高登将其安葬后,为它献上了花束。他也如预见中的那般,日渐进入反智力的状态。
他开始逃避现实,试图借用酒精或者在电影院里不停辗转借以麻痹自我。
漫无目的,远离熟悉,却又试图通过另一种途径寻求心理寄托。
"在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窄,中间仅隔着一道薄薄低低的墙,我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周围发生的事,只要我屏息静听。菲提到的格林威治村,情形也是一样。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人们互相非常接近使然。因为拥挤的电梯里或在尖峰时间搭地铁时,我都没有这种感觉而是像燠热夏夜里众人外出乘凉,或是前往戏院打发时间的那种感觉。人群互相擦肩而过或比邻而坐,会引起衣衫鬓角的摩擦声,因而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气息。或者,也可以说像我肚子饿得难以忍受,而必须打着黑夜到街角店面找食物吃的那种感觉。" 他意识到这些,也因而借此在找寻生活中所缺失的部分。
若你身在这条大河中,积聚的沙石可以沉入水底,无人问津的腐木也可以浮出水面。隐藏在黑暗里,在陌生中,不会有人在意谁是个天才或者傻瓜。熙攘人群,包罗万象,惊动不足为奇。生老病死,饮食男女,形容微妙。
书中所引用的《理想国》的片段:"任何有常识的人都会记得迷乱的眼睛可以区分为两类,而且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不是自光明进入黑暗,就是自黑暗进入光明,这些心灵之眼于肉体之眼完全真实;记得这些事情的人,在见到眼神困惑而又微弱的人时,并不会因此取笑这个人。首先,他会问这个人的灵魂是否自更光明的生活进入黑暗的生活,因为还不习惯黑暗而无法看见,或者刚自黑暗的生活进入光明的生活,由于太亮而目眩。因此,你会以所处的条件与生存环境判断别人是否快乐,然后以此同情别人。或是,如果他对于一个从黑暗进入光明的灵魂产生取笑之心,那他就有更多的理由去取笑自光明返回黑暗洞穴的人。" 或许也是查理最后在反观过去的自我时,所发现的自己日渐丧失的东西,而他也明白了是什么让他变得不快乐。
阿尔吉侬或者查理高登,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缩影,只是我们并不需要经过高端医学的改造,而是相对缓慢却普遍持久的生活历练。我们在后天所有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的或者增长的经验,无非是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
我们运用自身所习得的知识和技巧,思想日渐开阔通达,丰富了自我意识,拓宽了想象的空间,行为不至于过度笨拙,不再像孩子般可爱天真,乖巧顺从,肆意哭闹。却也因此困顿其中,迷惑不解,偶尔设防。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清醒与糊涂?大概当真是个哲学问题。成长不可拒绝,却也终会归于原本。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佛家悟道有三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放在此处,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想要做一个彻头彻尾的天真少年,十足的乐天派也许很难,想要大彻大悟,回归原本也实属不易。欲望与杂念过多,真实便由眼前所迷惑。若要拨开迷雾,还需穿过重重森林。
就小说而言,或许还是沉重的色彩多些,"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原本可以继续忍受黑暗。"单纯善良的查理,带着些模糊的聪明记忆,是否还能真正回到当初的样子?得不到和已失去,究竟哪一个才是最残忍,难以界定,但还是可以说些温情的故事,小说改编的日剧,也算恰到好处,笑中有泪。最终主人公选择了最初的善良与爱,再次拥抱了他的兔脚,铁链和幸运币,回到了当初埋葬阿尔吉侬的地方,安心的睡在树下。身边的卡片上大概写着这样一句话:回到这里,然后,只需等待那个和你对等的朋友出现。他也用行动告诉了博士,学识多寡,智商高低并不能用以区分野蛮与文明,唯有善意而已。
"风停的时候,我遇见了满山的野蔷薇和你。我的心雨水充沛,植物繁茂。你告诉我爱是勇敢,而比勇敢更勇敢的事是宽恕。"
彼时的花种已盛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