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5:30,新教育语文读书自习室里,学友们如约而至,用阅读开启美好的一天。
第一个分享的王海玲老师对第三节的热点应答进行梳理。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细心的王老师梳理出了清晰的思维导图并制成PPT,她总结的如何捕捉课堂上的思维火花让我很有收获。读书贵在有得,王老师真的是读进去又读出来了。
如何捕捉思维火花呢?
1.,指导学生自主解决共性问题中平稳推进课堂进度,扫清思维障碍。
2.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需要帮助的关键处助力,在引导点拨中发现创造性思维火花。
3.指导学生把思维引向纵深时,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
4.思维火花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要关注全体学生,听到不同的声音。
王海玲老师的总结很全面。随着网络的发达,许多优秀的课例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因此上公开课的时候,就算自己不会设计,也可以在网上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设计。但在上课过程中会发现,我能够把课堂推向高潮的,不是课程的设计,而是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发展。能不能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把课堂推向作深处,考查老师把控课堂的能力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今年,接到上一次全县九年级语文教师研讨课的重任。用心研读教材,大量阅读课例,精心准备设计。把课堂设计定稿以后,才发现,课能不能上好,最关键的因素应该在于整个课堂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引导。也就是说,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把课堂引向思维的纵深处。
在指导学生结合刘姥姥弯腰捡鸽子蛋的细节分析人物性格时,学生的答案总是围绕着朴实,没见过世面打转,我没有着急告知答案,而是指导学生反复读这一句话,看一看会把那个重音落在哪个字?耐心的阅读后,学生终于明白:“一两银子一个呢,还没听见个声音就没了。”中的“没了”“一两”需要重读,两个对比,突出了刘姥姥的节俭,贾家的奢侈,浪费。进而引导学生推测,按照贾家这样的生活,贾家最后会怎样发展,会有怎么样的结局?刘姥姥带走了很多东西,也因此摆脱了贫穷,王夫人也暗示她不让她再来了,为什么第三次进贾府,第三次来做了什么?一个思维火花的捕捉串起来后面整个课文的内容,尤其是课文难点“体会刘姥姥在《红楼梦》中‘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作用”。
在后来评课的时候,很多老师也说起这个追问非常好,正是这个追问把课堂推向了纵深。
王海玲老师后来又提出了三个疑问,作为网的新学员,因为理论太过薄弱,我只是躲在后面看高手过招,不敢参与其中的讨论。对于王海玲老师的疑问:“这一节课的主问题是什么?是否存在碎问碎答的现象?”刘广文老师给了解答,本课紧扣情感和哲理展开,想象诗歌背后的爱情故事,想象诗歌所包含的哲理就是本课的主问题。这也是课后学习提示上的内容,于是我拍下了课后的提示发群里,给群里不熟悉教材的老师提供帮助。对第3个问题:“语文课堂如何设计巧妙而又有价值的语言运用活动?”我有一点点自己的看法:新教材改版以后,每一个语文老师只要按照自读课后的提示或者精读课课后的习题来设计课文,基本上就扣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关注课后提示或者课后习题,就可以设计出巧妙而又有价值的语言运用活动。黄厚江老师的《短诗五首》就靠着课后提示的第一句设计两个主问题。我自己上《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也是结合自读提示的内容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我觉得:课堂主问题的设计,需要关注课本,关注课本提供的支架。
每一天在自习室里,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追着高手的光芒前行,听高手在自习室里交流碰撞,默默学,认真记,虽达不到他们的水平,但仍心向往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