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个送外卖的,凭什么干掉北大学霸?”
近几天,朋友圈铺天盖地的“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硕士夺冠”,无疑,他是近期最励志的人物之一了。
从一个到书店读诗、抄诗的外卖小哥,到《中国诗词大会》的擂主,他用了十三年的时间。
雷海为,37岁,杭州的一个外卖小哥。平日为了送外卖,风里来雨里去,看上去也比实际年龄更成熟。
他的对手,彭敏,35岁,人大学士,北大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社编辑。
早在2015年,彭敏便获得《中国成语大会》年度总冠军,2017年更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亚军。
相比彭敏的靓丽头衔,雷海为略显黯淡。
无学历,无背景,甚至在候场时都没什么存在感,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等待录制。
没有人料到冠军会被一个“毫不起眼”的外卖小哥夺下,包括同样前来录制节目的伙伴们。
完美的行为与结果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
他说,“读诗、背诗与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因为没钱,所以经常会跑到图书馆,去翻翻诗词,把喜欢的诗背下来,回到家再默写一遍。
因为没时间,所以在吃饭时,在商家等餐时,在路上等红灯时,在电瓶车需要换电瓶时,这些时间都可以拿来背诗。
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能真正利用碎片化时间来享受学习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就因为自身对诗词的极其热爱,不管工作和生活有多么忙碌,他都认为“时间挤一挤就有了”。
而这些习惯他足足坚持了十三年。
在毫无功利心之下去学习,去享受,为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是心境上的锤炼。
这一点在节目中尤为明显。
说起诗词的雷海为脸上尽显满满的淡定与自信,即使失去了抢答机会或答错题,他的表现依然从容。
最后,当雷海为以他扎实的诗词功底和宠辱不惊的淡定,打败了“黑马”彭敏,继而赢得了冠军。
主持人和嘉宾老师对他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原来谈及他时的轻描淡写,转而变得深沉庄重。
这是一个貌不出众缺乏背景的人战胜知识精英和社会偏见的全过程。
一个事先不被看好,略微出人意料的社会底层人士最终胜出。
其实,对“外卖小哥”这个职业标签反复强调,然后“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硕士夺冠”,无疑是满足了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深层心理需要:
对平等和公正的渴望,对凭借自己努力而获得肯定的渴望。
但成功从来不是高起点的专利,因为热爱本身足以创造奇迹。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
《复旦硕士应届毕业生要求月薪至少1万,找不到就读博》,网友说,“想太多”。
平心而论,复旦硕士要求理想月薪至少上万并不过分,毕竟是在上海这种一线城市。
早在2015年,中国研究院曾制作了“中国高校本科毕业生薪酬百强排行榜”,其中复旦大学以毕业5年后平均薪资11661元名列第2。
但是,“月薪不到一万就去读博”,这种言论怎么听都过于武断。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除了薪资以外,更多应该考虑的是,自身在公司的上升和发展空间,以及自身的能力提升。
为了高工资而继续求学、不注重提升个人的内在能力培养,读死书的进修,意义有多大?
即使可以凭着一纸金光闪闪的学历进入大企业,但入职后的两三年里能力素质自见分晓。
因为是硕士生,所以要达到一万,但是却没告知值一万的理由。要知道,能力远比文凭重要。
拥有高起点,成功就可以一蹴而就,这是大多数人的“自我感觉良好”。
事实上,一旦走出学校,一切就要从零开始。
无论你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即使是被大型企业录用的管培生,也可能从帮领导矫正PPT里的错别字开始做起。
毕竟,成功不可能一步登天。真正想要飞上蓝天的人,更不会在意自己脚下的泥潭。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头衔。
路的宽窄与起点无关,你的终点和你的起点也无关。
因为,真正决胜千里的,是一些考试不考的能力。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