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总当自己是个小孩。被宠溺的背后是停止生长,被动的等待别人的给予。人都是要长大的,赤子之心是用真诚热烈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是用孩子的心态企图从世界获得更多便利。谁都不可能永远站在世界的中心,命运能给予,也能夺走,我们必须习惯人生的时时洗牌,接受自己对他人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实。
不好好学习是因为早恋,猥聚众斗殴是因为看武侠小说和打Dota,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因为玩GTA,这个社会充满了教坏孩子的东西,最好全都禁了。其实你家孩子会这样,那都是因为没!家!教!
对孩子的不当话语中,这一句我认为排在首位:“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配合这句话,有些家长还会假装躲起来。孩子无法理解成人情感的复杂性,这种言行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伤害程度甚至超过责骂和体罚,可导致孩子出现行为畏缩、敏感、自卑、多疑等负面表现。说过的,需自省。
中国式父母经常都是这样,用他们的痛苦来告诉孩子要如何幸福,其实,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快乐,就是最好的教他们的幸福的方式。
你在为孩子而活,你失去了自我,你的内心一片荒芜,你的生命很沉重,你让孩子承受不起! 一个合格的母亲,应该是一个自重自爱的母亲,内心充满希望和温暖,一举一动能让孩子感觉轻松和希望,孩子能从一个充满希望的母亲那里看到生命的意义。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教育家约翰凯勒(John Keller)认为,有激励的教育应该包括如下四个要素:注意、关联、信心、满足(Attention, Relevance, Confidence, Satisfaction)。
人与人学习的差距不在资质上,而在花在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深度上,将思考成为习惯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避免焦虑。
孩子的快乐与不快乐,基本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和逻辑性,而是凭直觉。你认为重要的,在她那里一点都不重要,你认为不重要的,在她那里也许非常重要。她有可能记一辈子,并因此影响了未来的价值观。我们对他们的世界的打量与概括,完全是想当然,从自己的角度感慨与感怀,这种感慨在孩子那里也许很可笑。你的青山绿水,你的鲜花野草,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自有属于他们的快乐。
读书,或许不能让人一夜暴富,但是请相信:你在阅读上花的每一秒,都会沉淀成将来更好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