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开始想把今天的题目拟为:父辈们的“舍不得”。这源于父亲节那天给爷爷过生日,席间大家和爷爷讨论泡脚的方式,让我再一次想对代际沟通,说点什么。
这大概是很多人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场景,老人们总是念叨着自己“舍不得”,对孩子却从没有丝毫手紧过。爷爷泡脚本为养生,可是对用水,实在是太吝啬了些。让爸爸颇有微词。
其实爸爸的一些习惯和做法,我也常常觉得需要改进,说了多次,他总是笑笑,说改不了。——“五十步笑百步”,每次我都希望用这样的寓言让他明白,他对爷爷的微词,与我对他的,如出一辙。
但是人总是固执。中国的传统父母就是这样,即使都明白,该坚持的,也就还是要坚持。
有人说,“孝顺”,就是既要“孝敬”,也要“顺着”,所以有时候,能过得去的,也就不多嘴了。所以咱今儿,也且不说那些“舍不得”,就说说沟通这件事儿。
沟通这件事儿,无处不在,不所不在。只要出现了第二个“人”,就出现了沟通。关于沟通技巧、方法的书籍,不可谓不多。可是为什么人们依然将沟通定义为这个社会最大的成本呢?窃以为,是“自我”在作祟。
黄晓明在《中餐厅》中的一句话火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被网友调侃为“中年王子病自信语录”。人设也好,效果也好,开开玩笑之外,你没发现吗?这正是沟通无法顺畅进行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一句话——从根本上堵住了沟通的路。
有调查研究发现,沟通中占比最大的不是交谈、说话,而是倾听。而真正有效的倾听,一定要全然投入,与对方进行共鸣。所谓的“沟通”,要先打通这条信息“沟渠”,才能让信息“流通”。而怎么打通?那就是倾听。
很多人说,我听了啊!那么,是听进耳朵里了,还是听进心里了?
听进耳朵里的,是听到,但是没有思考,没有判断,你说你的,我听我的,然后我再说我的。而听进心里的,才会真的琢磨,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要怎么反馈你?怎么说能让你理解我的意思?
归纳一下就是:理解、确认、反馈。
我们常说,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不会说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的语言,确实是神奇的东西。特别是咱中文,一句话,如果说得不够明确,甚至能产生不同的理解。而误解、怀疑、争议,也就随之而来了。
情商高的人,不是聪明,不是嘴甜,而是能够“共情”,能够以人之心度己,以己之心度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照顾不了他人的情绪,自然,就没办法“好好说话”。
其实,因为“自我”这件事情,每个人都渴望表达自己,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但是什么时候该彰显,什么时候该收敛,是需要所谓“情商”的。情商高的人能够做到退让一步,然后把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让这个人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之后自然,别人也会冷静下来,关注你,了解你。所谓“要想自己舒服,先让别人舒服”,也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