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源于内心的平和,源于未来的希望向往,源于自我提升的追求。对于如何才能在当前的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环境里完成自我的改造,我们需要学习来改变自我,让自己不断进步。
毫无疑问,学习是最有效的方式,对于自我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读到一篇文章,是关于知识或者说是学习的层级划分。我们积累了很多的“惰性知识”,就是那些学了却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那些停留在于记忆、理解层面的弱知识,只是增加了头脑的负担,削弱了记忆的提取速度。而只有通过自己的应用、评估、判断与创造的,才能真正地为自己所用,为自我的幸福感提升产生作用。且不论有关于的惰性知识的论证是否有理,但是“知识应当为我所用才有意义”这个是必然是认同的。
但是,知识如何提升到应用以上的级别,这是需要我们去思索的,也正是当前我们大部分的症结所在。先要想一想知识能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创造什么价值,能否应用的得上,就如我读完这一篇文章后,我能想到的就是写一篇感想与体会,让自己能够充分地表达出来文章的意图,当然这只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层面。如果要加深,那必然要去背后分析该观点的逻辑、思维模式,从中提取出背后的基础思考,提升到另一个层面,这就是知识的另一个维度,我想借用田志刚老师的“元知识”的概念,应是如此。
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怎么把它运用到生活,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相结合,去验证,去反思其正确性与边界条件,这才是学习的开始。不管是否正确,总能验证出一些结果来,这样才算是做出自己对于该知识相对客观的评估与判断。
通过了自己亲身验证与判断,对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于其中的适用范围与背后逻辑有所取舍,心中自然会生“是”与“非”,或是限定条件的判断,这何尝就不是自己对于知识的另一种创造,或许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了。尽管这一过程看似繁杂,但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是能够不断地累积与进步的。
通过对该观点的剖析,有必要总结一下: 并非所有的知识我们都要去学习,我们应当首先去寻找与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能够提升自己的幸福感的知识去学习(这应该并不影响自己学习的广度,毕竟生活如此丰富)。要联系与应用知识,去验证知识在自己身处的应用场景,判断评估知识的边界条件,形成结合自身的观点。然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观点。
然而, 我们还可以继续深入,对于自己创造出来的观点再去寻求“元知识”的验证,也就是再去寻找那些支持自己观点的知识,追根溯源,让自己的观点在验证-应用-修正-验证中不断锻炼,形成自己牢不可破的堡垒,到那时候,这些知识应当会变成心中牢不可破的信念。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亡,思而不学则殆。 面对知识不断爆发、碎片化严重的时代,沉下心去寻找到自己那一片安宁,需要极大的自持与甄别能力,不要落入信息的洪海当中溺亡,要武装自己,要找到那一块救命的木板,不断拼凑打造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方舟,远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