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有东西玩,我们就玩泥巴。
最简单的玩法是摔凹窝。就是用一团揉搓均匀的泥巴,做成圆饼状,再用大拇指在中间摁个坑儿,不摁透,把坑底弄薄,也不能太薄,厚薄要适度。最后,用唾沫在坑底抹一抹,接着站起来深吸一口气,嘴里念叨着——
“凹窝凹窝谁赔哩~~我赔哩!”
猛然一扬手把凹窝口儿朝下使劲摔到平整的地面上,凹窝的底部就炸开了,发出响声的同时,泥点子乱飞,溅到我们的脸上身上,大家就都笑起来。
摔凹窝是有技巧的。首先,凹窝的大小、底部的厚薄都要做得适当。太小了,没分量;太大了,一只手拿不住。底部太薄了,声音小,炸开的时候没力度;太厚了,声音沉闷。其次是摔的技巧。用力要大,要猛,还要掌握好角度。凹窝突然摔到地面的时候,凹窝的边缘与地面的接触要严丝合缝,这样,响声才最大、最清脆。
玩得多了,我们就有了经验。最初是在打麦场里摔,后来又转移到村里的水泥桥面上,最常去的地方是村口的碾盘。碾盘的边沿很光滑,凹窝摔上去声音最响亮。
摔凹窝一个人没意思,通常是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儿,大家可以比赛,还能相互学习。凹窝摔得最响的孩子常能得到其他孩子羡慕的目光和小小的崇拜。
除了摔凹窝,我们还用泥巴做其它东西,比如捏泥人啦,捏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啦,捏房子啊,桌椅板凳啊,反正没有我们捏不出来的。
那时的我们常常玩泥巴玩得忘记一切,直到妈妈揪着耳朵喊回家吃饭,临走还要扭头对小伙伴们说:“吃过饭,我还来……”
玩泥巴,我们都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