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小配置请不要用人力
昨天是周六,是高三上课的日子。因为正好赶上学校有考试,所以我们便要在物理实验室上课。上课地点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每到下课,学生总要去打水,总要去上厕所,总要去拿书,总要去穿越考试区域,于是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接到来自各个领导的电话。
我一到下课就跑到实验楼那去站岗,结果是学生们很听话,看到我,知道此路不通,然后掉头就走,接着是这样的——我在一楼引导学生,学生跑到二楼迂回;我在二楼驻守,学生跑到三楼逃窜……
我没有三头六臂,没有72变,我只有一个躯壳。我只能站在一个位置上。我可以让我的班主任都出来站岗,但结果会变化吗?不会,因为通往水房、厕所、三楼办公室的路不只四条,穷尽所有班主任的力量,也无法阻止学生去做这些他们本应拥有权利的事。
问题的症结在哪?
在平时习惯的养成。
如果我们平时就教育学生,下课在走廊要缓步轻声慢行,在走廊里不要追跑打斗,说话语言要轻柔文明,那么不管我们在哪上课,有多少人去穿越考试区,都不会发出声音,引来麻烦,产生误解。但是平时的习惯没有养成,到关键时刻你想让学生做到,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规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没有熟练的掌握,是不可能有下意识的快速反应的。即使瞬间可以伪装,但时效极短,效果极差。
那么,为什么平时习惯没有养成呢?
因为我们以为这些习惯是学生早就应该养成的习惯了。
的确,下课在走廊里要缓步轻声慢行应该是从上学就学习的基本习惯,可是我们不要忘记,习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好习惯可以影响终生,但好习惯并不会终生都有,它在坏的环境里会改变,甚至会消失。
我们的学生如果有好的习惯,就不太会到我们这来。到这来的学生,往往习惯不好,要反复强化才可能会养成一个小小的习惯,而这个习惯若不经过反复强调,有可能会被迅速忘记,恍若不曾学习过一样。
所以,我们常常遗憾地说:“我们的学生记性差,忘性大。”
如何破解?
要有必胜的信念这件事,只能对少数始终坚持教育理想的老师说。更多的时候,我们要运用制度要利用小配置来完成教育。比如如何制止学生去教工厕所?换上锁,给每个教工配钥匙。有钥匙就进厕所,进去后上锁,有钥匙才能开。教工厕所一共8个,8把锁,165把钥匙就可以解决。如果觉得这样钥匙太多,一个办公室配两把,就够了。多简单。这比让班主任磨破嘴皮强的多,而且也不费什么事。再比如,如何不让学生穿越考试区?拉个绳,像银行一样,不让走的地方就拉根绳,人的意识看到这样的设置就会下意识地停止。多简单。
如果可以用简单的小配置就可以完成的事,就不要劳民伤财,更不要浪费民力,也不要强人所难 ,这才是真正的爱惜民力呀。如果教师的教育热情都在小事上消耗殆尽,如果学生在小事上屡屡突围成功,那么我疲敌扰,苦不堪言,到最后,教育就成了一件难事了。
要用制度,用脑子,用心去改善教育环境,而不是一刀切,一把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