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本书第八章和第九章,也即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这一阶段,作者要给我们解决的的其实就是如何对待处理书中的字词句篇的问题。
以前在阅读的时候也有一个习惯,在书上划出关键字词和语句。有时候我也鼓励学生在读书时遇见自己感兴趣的就把它们摘录下来。但也就做到这一步为止了。
现在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在做的是“假阅读”。如果我们的阅读只是划出了关键句,就此停止了思考的脚步,忽略那些连接关键字的句子,或是害怕困难,轻易放过一些我们读不懂的句子,都是很危险的。
怎样读懂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我认为也可以迁用到文章阅读),作者告诉我们可以用以下四条规则:
一、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二、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三、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四、确定作者已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
作者一直强调要主动阅读,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向自己提问并从书中找答案的过程。
比如找出关键词,这只是阅读开始的工作。你把书中的这个词做了记号,只是标明了你在阅读时需要努力的地方而已。
因为一个字总是有多种词义,只有在阅读时多加注意其前后行文逻辑,确认每个字不同意义的转化,才可以推敲出作者所运用的意义。这样也就找到和作者的共通的词义,和作者达成了共识,进行了沟通。
作者提醒我们,一本书之所以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洞察力和启发,就是因为其中有一些我们不能一读就懂的字句。
一个主动的读者就是会注意到这些字词,也会注意到句子和段落。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这样去做,我们对一本书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加。这也许就是小习惯给我们带来的大改变。
另外,个人认为本书的第九章内容值得再深读,其中的一些阅读方法其实也是写作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