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医院见闻

医院见闻

作者: huajiayun | 来源:发表于2020-03-15 19:19 被阅读0次

在医院陪护的时间,日子过得又慢又快。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是19世纪的英国人,在克里米亚进行护理而闻名,成为护士精神的代名词。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成为护理学的奠基人。

平日偶尔见一下的120救护车在医院可是一辆接一辆,一日晚上,看见医生问几个送病人来医院的人,问谁拿事?原来是一个意外,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抢救费用巨大,让紧急筹钱。生活中真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更体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特殊时期,病房刚开始住一个病人,本周稍微松动一些,三人间病房开始住两个病人。我们病房一个陪护也是陪她父亲,对父亲很是关怀体贴,话语暖心。

第二天下午我在病房里,听见护士台那有人在大声吵闹,刚开始没注意,以为是病人家属在为住不上院焦虑喊叫,但喊声越来越大,再一看,原来是刚和我们同病房的陪床,我也是惊掉了下巴,不敢相信。她因为医院以病房要收女病人为由给他父亲调床,后来原病床未住女病人,而收住了新病人,他父亲因此不满,病情有些加重,医院方解释新病人要先观察,再加上以前对个别护士有意见,她不但在叫喊,甚至又骂起来,骂护士,医生过来劝了一下,她医生护士一起骂,骂声不堪入耳,别人也没劝住,他父亲在身边也不行,她以老人耳背为由,继续大骂。直到院方通知了保安来管。当晚我问她,她只说"在人屋檐下,哪能不低头。"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第二天一早,护士长来问詢,说她把护士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实在想不通有啥过节能让她骂得如此不堪。后来科主任过来把护士长拉走了。院方决定让病人办理出院,毕竟在医院已近50天了,春节疫情紧张期也在医院治疗。在这特殊时期还发生这样的事情, 既然如此,他们就出院治疗呗。至此,病人家属选择道歉也没用,换了陪床也没用,在第三天不情愿办理了出院。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一个人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完全是像两个人似的。有了意见通过正常渠道反馈解决 ,难道不好吗?

还有一个晚上,在住院楼门口,两个人要拿折叠床上楼,按照院方规定,一般是不允许的,保安就不让进。后来也是出现谩骂,推搡、打架,后来由派出所处理。遇到问题不能很好沟通,小事变大,麻烦不断。

不过可喜的是,虽然疫情尚未过去,小宝宝们可是一刻也不愿意等待的,一个接一个出生,让爸爸妈妈、家里人又焦虑又欢喜,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相关文章

  • 医院见闻

    木棉/文 2018—5—7 从上海回到家里就发现母亲有些气喘,母亲已值鲐背之年,我知道她这个年纪气喘不是什么好事。...

  • 医院见闻

    妇幼保健院,顾名思义,妇女和儿童比较专业的医院,大宝急性喉炎,二宝支气管肺炎,都在这里看医生,请假六天,...

  • 《医院见闻》

    小人儿的屁股上长满了浓包。一开始只是屁股挨腰的地方上有一小片像碎米粒一样的红点点。我买来肤轻松软膏抹了两次以后小人...

  • 医院见闻

    今天早5点起床, 大概5点40 带婆婆出门打点滴,老人家身体比较虚弱, 一个小感冒不仅仅让她难受了一个星期, 而且...

  • 医院见闻

    医院真是很旺,在龙川这个地方,一听说有省中医的医生来,大家都拼命去挂号。现在的人还真是病多。 我们也不例外,一大早...

  • 医院见闻

    王正贤/文 那天中午,在医院里看到的那一幕。我不知道如何评价,只能把它记下来。 和儿子在护士台侯医时,从大厅里过来...

  • 医院见闻

    在医院准备坐电梯的时候,看到电梯口一个高个子男人大概一米八左右,三十多岁,身材健壮,鼻子却插着管,凶神恶煞的揪着一...

  • 医院见闻

    北方的11月中旬,还没开始供暖,雾霾天就已经来临了。小区车库里的电动车大都披上了“棉衣斗篷”,户外活动的小...

  • 医院见闻

    前几年孩子生病,在省儿童医院住院。同病房一个小女孩,来自山区。起初肚子疼,便在村里输液,结果没好,再去县里...

  • 医院见闻

    最近老爸生病住院,在医院待了几天,见识了一些人和事,还是颇有感触。 先说下老爸的病吧,今年老爸65岁了。人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医院见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cv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