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天的来临,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人,饺子当然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了,今天看到朋友圈有一张东北人在地上晒饺子的图,我觉得好玩,就顺手转发给我媳妇了。
饺子刚刚从田里收回来!
饺子晒好后
还有和收稻谷一样的储存操作
扫拢
↓↓↓
筛选
↓↓↓
装箱
↓↓↓
这才是真·速冻饺子!
在这种操作面前,南方人表示
再次开了眼界!
但没想到她是这样回答的:
怎么这么脏?!以后我不敢吃东北的水饺了。
我媳妇是上海人,我是北方人,虽然在上海扎根定居已经有十几年了,不过至今还是有南北方生活差异造成的不适应。
(南方人看到雪景)比如让我至今不太适应的一点,就是经常在上海绝大多数家庭中出没的著名小昆虫——蟑先生。北方的蟑先生明明比指甲盖还要小,遇到时一脚踩扁,毫无压力。刚和我媳妇谈恋爱的时候去她家,我才发现地域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那次,她突然大叫:“有蟑螂!”然后把我推向前,我定睛一看,什么妖孽,居然长得跟茶杯盖一样长,看得我头皮发麻、菊花一紧,偶弥陀佛!未来媳妇在,我硬着头皮也要上呐,我卷了份旧报纸打上去,啪!下手轻了,没打死,只见那货愣了一秒,然后……噗地一下张开翅膀朝我飞了过来!没人告诉过我蟑先生还会飞的呀?!虽然心中忐忑,但是绝不能面露难色,为了爱情,我豁出去了,我用手狠狠一拍,它便壮烈牺牲在我的手心里了。
从此,我患上了洁癖,再具体点,就是“洗手癖”。
除了小动物以外,南方和北方的差异还有:南方吃米、北方吃面;南方的菜论根卖,北方的菜论捆卖;南方人以为北方人不怕冷,北方人以为南方地区很温暖,等等。不仅如此,南北方人的思维差异也相当明显。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我的拳头就再也不想和你说再见。”王菲这首《传奇》的歌词肯定是一个北方人写的,太接地气了。想当年,“你瞅啥”在东北就是一段对话的拐点,一场战斗的起点……能动手时就不动口,谁把谁干倒就是一条好汉。实力不行倒地的人,像我,爬起来,就直接跑了……所以,这一点上,我特别喜欢上海,上海人在马路上彼此碰撞一下,他们也许会停下来争吵,甚至会骂上对方半个小时,但很少会真的出手,最后的结束方式往往是:两个人相向离去,一步三回头,再继续骂上一句。
我一直没有搞清楚上海人动口不动手的原因,直到我学会了一句上海闲话,叫做“吵相骂”(发音),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普通话里的吵架。原来一开始,上海话里已经把“吵架”的范围给框死了。
南北方人的思维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呢?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托马斯•托尔汉姆领导了一个研究小组,就探讨了吃小麦与吃大米对思维的不同影响,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了美国最顶尖的刊物《科学》上。
托尔汉姆指出,西方人和亚洲人的饮食习惯不同,导致了思维方式迥异。同理,“吃大米的南方地区”和“吃小麦的北方地区”,人们思维习惯差别很大,从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他的研究团队发现,大米区的人集体主义精神高,而小麦区的人则正好相反。
他们是这样解释造成上述差别的原因的:水稻种植过程复杂,从育苗到插秧再到灌水施肥,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还需要乡亲们之间相互协作,因为需要修建和维护复杂的水利系统。然而小麦的种植则相对简单,在听天收获的年代,很多农民都是单门独干,不那么依赖别人。这种不同的劳动方式造成了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托尔汉姆课题组的研究是否可靠,这也许还有值得商榷的空间。然而吃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全世界各地知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发表过深刻、独到的见解。比如那句“要留住一个男人的心,就要先拴住他的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菜品的味道会让人重现童年的情境,重新体会到妈妈烹饪的饭菜味道,从而对烹饪饭菜的人好感倍增。
比如,我媳妇儿做的菜就能让我回归到童年时代,再次体会到了“清淡到一贫如洗”的状态。
最后,我想问南方人一句,“这么冷的天气又没有暖气,你们是怎么活下去的?!”
也许南方活着的人,全靠的是一身正气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