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倔强的民族,不然不会有今天。中国人骨子硬、不服输,善于在逆境中求胜,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然而,骨头不可以乱硬。对待小偷你可以"硬"。打击恐怖分子我们更要"硬"。"求胜"也要有个度,有个方向。光明正大地求取功名,你可以争。公平公开地赛场竞技,亦然可以争。如果超出度的范围,发生质变,"求胜"便失去其民族传统的本意,剩下的只是无理取闹罢了。
吵架是"硬过头,争过度"的表现之一。店员与消费者、车长与乘客、丈夫与妻子、服务员与顾客、母亲与女儿、父与子、司机与路人、行人之间……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争吵。吵之过急,甚至大打出手。
几乎每天外出,都会碰到诸如此类的状况。争吵的激烈程度,小到嘴里吼着祖宗八代,大到"群起而攻"。
我一直在找寻这些人"偏爱"吵架的根源,恍然发觉这似乎与国情有关。中国虽说地广,但人口众多。所以势必会造成人们个体活动空间的相对狭小。商场里、公共汽车上,无论走到哪里,自己总是被别人包围着,人挨着人,人挤着人。这种熙熙攘攘、密密麻麻的生存状态,使人们在潜意识里始终隐藏着烦躁与压抑。通常情况,这种情绪并不外显。不过,一旦受到外界刺激,诸如:公共汽车司机的一个突然刹车,或是手扶电梯上某人无意的一搡。烦躁与压抑便会倾泻而出,瞬间化为暴躁与愤怒,"战争"于是打响。
我不是在为那些吵架者的"壮举"提供借口。只是想帮他们解开"易怒"的情结。当然,以上只不过是形成吵架的外在条件。而吵架者当时具体的心境、情绪和自身的素质、涵养,我认为才是形成吵架的真正症结之所在。例如,一位刚刚看过老板脸色,肚子里有火的员工;一个欲退假货却遭厂家拒绝的消费者;一名穿着雪白衬衣,却被过往车辆溅得一身泥点的高中生,一个让无理取闹的妻子气出家门的丈夫……这些人都是一触即"着"的危险品。还有,在道德觉悟较低者中总会有那么几个"泼妇,蛮夫",天生就是打架斗殴的材料。
吵架实际上是一种恶性的连锁反应。就拿老板与员工这事来说吧。一清早儿,老板的心情本来不错,可偏偏上班途中遇到塞车。于是到达公司时,那股子快意便散失了一大半,心情恶化。这个员工呢?本来今天的心情也不错,可他偏偏不晓得察颜观色,善意地向老板问候却落得个"热脸贴个冷屁股"。于是,这个员工的心情也坏起来。周围的同事不解,好心上前问询"怎么回事"。员工怨气未消,只管阴着脸摔摔打打。同事也委屈了,心想:你有气别撒我头上啊!于是又一个人加入怄气的行列。这一个个"气包"如果自我排解能力强的话还好,倘若不是,便已经激活了吵架的细胞。下班后,这种情绪继续被带到路上、超市里、菜市场……所以收银员和摊主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感染"对象。如果这个员工或同事,是"硬汉",收银员和摊主无疑要成为"受气包";如若员工或同事只是"懦夫",反倒会招致更多的晦气和谩骂,甚至是一顿拳脚;没办法,只好把憋了一天的气统统打包带回家。完了,这回妻子要惨了……
别以为这是为电影而设计的巧合,它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片段,一个稍微带点夸张,却极具代表性的片段。在芜杂的社会中它微不足道,常常会被人们忽视。因此,每日每时每刻人们在反复地、不厌其烦地争吵,竟不知其缘由。
我们再来设想,如果塞了车的老板来到公司时换一张笑脸,哪里还会引出那么多的不快。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脸一绷竟会产生如此深远的负面效应。不光老板、员工、同事,你、我其实都是人际关系网中相互交错的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可又有几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别再吵架了!其实避免吵架真的很容易,只需一个好心情。
当然了,不否认凡人都会有心情上的阴雨天,可阴雨终会转晴啊!试着照我说的做,不管你生气时嘴巴撅着还是耷拉着,都试着把它端平。用著名形体老师马妮的话说就是使自己的面部成"王"字。似乎一切的不快都抵不住我们主动的微笑。
别再吵架了!把争吵的这股劲儿用在国际大专辩论会上有多好!也别动辄出手伤人,有本事在奥运会拳击比赛的擂台上大展拳脚。如果你说这些事儿距你太遥远,那么就从身边的事儿做起吧,大家和和气气,不吵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