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单曲循环了一晚上的周杰伦的《等你下课》,颇有感触。
这歌写的很好,绝不同于普通的歌曲,当然也能看出周董的沧桑。其亮点何在?乐曲里可以包含一段故事,而且故事说的恰到好处,听者能猜到大致情节,不影响理解,却还仿佛有些细节没有说清,又增加了趣味。
从旋律来说,抒情的慢节奏是令人感到温暖的,就像《神秘巨星》里所说,这时代人们都爱听快节奏的歌曲,其实这更像是现实。温暖的抒情曲,才能让忙碌的人停下来暂求心中宁静,去感受一些美好的事物,去做梦。
不由得查了一下曲子背后的故事,网络流传的版本如下:
想象一个年轻人暗恋一个女孩,懊悔自己没有好好念书,没能跟他考上同一所大学,为了等她下课,在女孩住处附近租房、默默守候着她,弹着琴写情书,只想把自己的心意传达给她,却找不到时机与方式,只能每天等着女孩下课…
一瞬间想了很多问题,更多是对于故事的观感。暗恋女孩并有决心在毕业之后未再求学,而是奔沿万里去到她的附近、守护她。这样的勇气令人佩服,却为何又无勇气向她直抒胸臆呢?如果说是害羞、是含蓄,那么这个年轻人的性格,便更加丰满了,他有着文青情怀、追求极致的浪漫,也有着勇气去靠近自己所爱,却总是不敢表露心意。他宁愿想尽方法与她偶遇、在她学校的操场上看星星、用很多最传统的方法传达心意,却不愿意太快的、太直白的让她明白。他希望这种情愫是循序渐进的积累,就像慢节奏的曲子一样,听完才知道故事的全部,而不像快节奏的歌曲除了拼命硬塞的情绪再无其他。
我不禁想到了正如音乐一样,我们时代对于感情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急躁,敢爱敢恨或者说快爱快恨不但不被人排斥,竟然还成了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方式。人们迫切地需要尽快确定和另一个人的关系,不喜欢一丁点的不确定和暧昧,没人愿意等,也就更没人愿意守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种信仰变得很少了,不见得是坏事情,却一定不是音乐中所描绘的那种浪漫了。
周董这首音乐,我当真听的非常受用,因为其歌颂的这种含蓄而温文的爱情是符合一直以来中华文化中的古典气质的,也符合我对于爱情的审美。然而残酷的是,这样的气质已经早就被社会所淘汰,现实中即使有这样的人,也当然会因为现实原因被无情打击。
“他连大学都没考上,你却在好大学,你看他傻傻的还做蛋饼、写情书,却连当面和你讲都不敢,鬼才会看上啊。”若按这个故事来,好像男主家庭背景也不行,大概率会失意而去,被教会现实吧。
但也正如曲中所讲:找寻着你,守护者你,不求结局。
这样的人太少见。
他很傻,却傻的可爱,傻的像一部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