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一过,各大公司在校园中的“抢人大战”也算告一段落了,孩子的工作,始终是家长的心头大事,由于最近经常参与公司校园招聘,所以被家长的各种问题轰炸,其中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
“在这个重视能力的年代里,成绩还重要吗?我家孩子最近找不到方向,怎么办?”
国企和民企的招聘我不清楚,但如今的外企校园招聘已经全面立体化,意味着录用标准不再唯一,越是高端,上档次,对个人能力要求高的公司,衡量标准越是多样丰富,一般而言,网上测试、小组面试、Case分析和汇报、经理面试、合伙人(总监)面试是最起码的,有些公司还附加性格或者心理测试,对外语要求高的,全程外语的也不少。
1. 进入顶尖公司的通行证究竟是能力还是成绩?
那些顶尖公司,看重的其实不是你过去的学习成绩,而是你的学习能力。因为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而能力代表未来。
我认识一个实习生A,来投简历时,学校很一般,但成绩很出色;还有一个同学B,学校是985,比A好太多,但成绩处于下游。
两位在面试时都做到了问答自如、逻辑自洽、应对有方,反应敏捷,外语也达标。
如果当时只有一个名额的话,我一定会选择B而放弃A,好在恰巧有两个实习名额,所以两位同学都有机会,更巧的是,两位还被分在同一个项目上。
过了一段时间,项目经理反馈来了:A做事善于动脑子,同样的事情,B问出的问题比较初级,而A的问题看得出是经过思考的;B喜欢走捷径,确实有些事也走得通,但有一次,B的小聪明导致关键数据收集和计算出现问题,被客户投诉。
最后该项目经理坦诚:宁要不是出身名校的A,也不要出身名校的B。
事后我再次去查了A和B各自成绩,发觉A和B数学成绩其实相差无几,但外语成绩A比B好,回想起来,记得面试时B告诉我经常参加学校外教组织的活动,口语就这么练出来了,但对于背单词,就没有那么努力,语法也学的不精深,外语成绩总是徘徊在中下游。
后来我把项目经理的决定告诉B时,B一脸的不在乎,但我还是从TA眼中读出深深的挫败感。
所以,名校和好专业只能表明你高中时比别人刻苦和努力,但大学期间是不是同样刻苦和自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公司录用之所以还要看成绩,不是为成绩而看成绩,而是通过成绩这个最具性价比的工具来考察你是不是自律,刻苦和努力。(挂科的同学可以声称自己如何不喜欢某门课,但公司面试官眼里看到的是这位同学不自律不努力的结果)
2. 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哪些能力,是帮助进入顶尖公司的敲门砖?
最近几年,和学校打了不少交道,很遗憾地看到,现行教育真的有点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学生毕业后入职后的头几年(这里只谈外企,不谈国企和民企),往往还需要企业不断重新培训,而最最需要补课的,恰恰不是专业技能。
这让我又想起前些年公司从上海某所211/双一流大学招聘来的高材生,这位同学在面试环节都一一过关斩将,最后成为幸运入围者。(就凭我司极低的个位百分数录取率,能入围实属不易。)
半年以后,却传来了该同学屡次被项目组差评/客户投诉的消息,起先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听错了名字,但经过和项目组领导及本人再三沟通和确认,最终证实消息不假。
项目领导投诉该同学不懂得如何沟通,喜欢单打独斗,与其他同事的关系很紧张。而该同学本人,则哭诉自己被“大材小用”,还受到领导“歧视”和同事“排斥”。可TA身边项目组上的同事,却反馈这位同学独来独往,对同事和队友经常有“防一手”的想法,很少主动帮助别人,更少主动交流,所以大家也不喜欢和TA一起工作。
最后的结局大家很容易猜到:该同学入职后没能顺利通过试用期,被提前辞退了。
3. 在一个鼓励“人人创业”的时代,为什么我仍然感到机会渺茫
首先,鼓励学生“人人创业”绝对不现实,也是对学生的大忽悠。
寒窗四年,不提你社会经验几乎为零,人际网络资源更是一张白纸,就算你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不是代表了行业的最新方向,都还是个问题。
我走访了国内不少学校,发现老师教的东西,和最新行业发展,隔了3-5年很正常,甚至有些学校根本不教或者没有能力教最新的东西。更要命的是,老师自身的素质和开放度都成问题,试想,如此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一毕业就能跟上发展?
也许你不同意这说法,会举出很多跨界创业的例子来反驳我,比如马云一个教英语的,照样创立互联网公司,现在不也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创业成功人士?那请你拜托再去查查阿里巴巴什么年代创立,已经运转了多少年?早期无关技术和能力的创业黄金期早已一去不复返,国内如此,国外也是一样,像乔布斯那样在车库里靠拼凑组装电脑就能成功的奇迹不会再发生了。
好比刚刚改革开放时,那些万元户拼的是谁胆大,只要胆大,遍地是赚钱的生意,到了现在,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这个,你懂的。
所以我一直对那些满脑子“创业”念头,妄想“一夜致富”的学生讲:刚刚毕业的你,最最需要的不是自己创业,而是去一家成熟平台“创业”:即从底层做起,培养自己的能力,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机会一定会垂青不放弃努力的你。
前提是:你必须先入职。
好企业对于你来讲,是好平台。(好平台一定不是那种“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公司)但对企业来讲,你的潜力,决定了企业愿不愿意录用你。
而潜力,是很难或者甚至根本无法用成绩或者其他显性能力来衡量的,这是一个大跨度的综合指标体系,包括了职业态度、操守、共情、沟通、学习、自我复盘、提升。这些潜力,是能力之上的能力,是能力的能力。
记得马云说过:“态度比能力重要”,这里的态度,我是从广义角度去理解的,代表的是志向、格局、视角、以及建立在这些个基础上的规划、复盘、自律、执行,。。。这些,都构成了“潜力”。
总结一下:
看成绩,就是看你有没有浪费宝贵的校园岁月;
看能力,就是看你能不能适应现在的工作挑战;
看潜力,就是看你有没有迎接未来挑战的潜质。
同学,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