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安娜.卡列尼娜》:不幸福的婚姻,从来都不应该作为婚外恋的借口

《安娜.卡列尼娜》:不幸福的婚姻,从来都不应该作为婚外恋的借口

作者: 薛宝钗的冷香丸 | 来源:发表于2021-01-25 14:11 被阅读0次

          《安娜.卡列尼娜》,享誉世界的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最具代表性的巨著。该作品讲述了十九世纪俄国贵族女性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与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从这部恢宏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娜的选择体现了人性的迷失,为了狭隘的个人情感不惜抛夫弃子,成为了自我情欲的奴隶,最终只能自食恶果。托尔斯泰深刻揭露了安娜悲剧命运的根源,即非完整的感悟人格决定了安娜的悲剧命运。尽管她的探索以实现精神的自我追求为目的,但其生命力的发挥缺乏理性的配合、支撑与调控。最终使得她的整个人生随情欲而漂流。

          安娜在与渥伦斯基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不仅承担着整个社会,一切人际关系的鄙夷,更大程度上是来自心灵与道德上的重负。前者倒是次要的,真正使安娜痛苦挣扎的是她显然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这种强烈的情感需求所腐蚀。

          她徘徊、抗争,在生下与渥伦斯基的女儿后,也曾决定断绝与他的关系,因为她深爱着儿子谢廖沙,这是她直到生命结束前的唯一牵挂。但她却在与自杀未遂的渥伦斯基再次见面后,彻底堕入无尽的深渊。最终在一次无可挽回的争吵中,渥伦斯基出走只为寻求片刻的宁静。然而,心灰意冷、生念全无的安娜却选择了悄无声息的自杀。这便是悲剧最后的落幕。

          两个最真的灵魂在各自的命运中跌宕起伏,身边明明有亲密爱人却品尝着精神孤独的苦涩。他们是彼此命运的羁旅人,那么接近却始终无法完全交融。这种离奇的荒诞感不禁让人感叹命运的残酷。

          与渥伦斯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向青年列文,虽生得敦厚壮硕,性格却敏感谦逊。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地主,他闷声不响埋首农事的习性,招致了无尽的嘲讽。

          沉默寡言的列文总是默默阅读、观察、思考,他的立场不怎么坚定,对所有问题都要追根究底。夹杂在一众个性分明的角色中,他几乎毫无棱角。好在最后列文与被渥伦斯基抛弃的基蒂共同组建了一个平静而幸福的家庭。而曾因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结合而自卑、伤心不已的基蒂走上了与安娜完全相反的道路。爱情的失败不仅令她成长,更令她在稍纵即逝的男女欢愉与日久天长的母性之责任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人生所有的经历完全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得到和失去的必定会整合起来,构成我们整个生命。当两个人的爱情遇到阻碍时,维持爱情显得轻而易举。但那也只是为了战胜所有人去赢得爱情,而不是完全只关注于爱情这件事本身。因此一旦安娜经历与渥伦斯基平淡的婚姻生活时,那么多的不平、猜忌瞬间就会暴露无遗。

          安娜不是没思考过使爱情永久保鲜的方法,就是在爱得最浓烈时死去。可最终安娜没能在最幸福时死去,而是在无尽的猜忌与争吵中带着残缺的幸福躺在了车轨下。

          安娜的悲剧告诉我们,单纯的两性吸引并不足以建立起完整稳固的世界。借助于本能的生命力的迸发与释放,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突破人生困局,但从根本上非但不能拯救个人,反而会将个人逼进死胡同。

          她的悲剧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女性深思、警醒。希望天下所有陷入爱情与婚姻的女性都能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保留独立的女性意识,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永远不失自我,永远不以男人或社会的附庸而存在,从而实现女性意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娜.卡列尼娜》:不幸福的婚姻,从来都不应该作为婚外恋的借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gb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