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的项目开发中,使用第三方友盟、极光等推送的场景居多,这些三方平台对接的其实还是苹果自身的推送服务,在这些服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特殊的优化,并且整合了安卓平台。
如果是国外应用,或者客户能使用Google play 服务,推荐使用firebase 集成,这个平台不仅支持安卓和iOS,flutter端也有官方的plugin,不用自己去写桥接方法了。
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推送服务搭建过程中的一些坑点。
1、推送证书
推送证书iOS分为两类,一种是 P12 证书、一种 P8 证书。
P12 证书是与环境、应用深度绑定的证书,需要与应用的bundleId配合使用。可以有两套,一套沙盒环境(测试环境),一套正式环境,在后端对应的服务地址是不一样。证书需要每年更新一次,会有过期时间。
P8 证书是苹果最近这几年优化后的证书,每个账户可以申请一个,申请后账号下所用应用都可以使用,不需要为新增的应用额外添加推送证书,并且长期有效,不需要每年更新,这种方式确实对开发及管理者都是很友好的。
推荐使用P8,这种后期维护的成本基本没有。
2、DeviceToken
1·token绑定
这边有个小坑,DeviceToken原生获取的时候只有用户允许了通知权限才会触发DeviceToken获取的代理方法,所以刚进入应用的时候可能拿不到DeviceToken,但是我们的一般接口设计的时候可能将DeviceToken与登录接口关联起来,那这边就会有个小bug,万一用户第一次安装App并且打开App的时候没有允许通知,然后登陆了App后又想起来要允许通知,又跑去设置——通知里去把通知权限打开,那么这里就会错过一个用户绑定DeviceToken的机会,所以一般需要一个单独接口来更新token,当然可以将登录接口那边的token绑定逻辑去掉,不去其实问题也不大,反正绑定肯定是需要用户登录完成后才能进行的。
这里你可能会问为啥第三方的推送没这个问题,这里以最常用的极光推送来举例,极光提供一个获取RegisterID的方法,但这个不是DeviceToken,DeviceToken是需要调用苹果自有代理获取的,这两个不是一个东西,极光貌似还有个tagID,那个没有用过,好像是标签ID,是用来给用户分组,便于给特定标签的用户推送的。在使用极光推送的时候,自有后台对接的主要是RegisterID,而App将DeviceToken利用极光的App SDK 丢给极光,在极光推送管理平台上也是用RegisterID模拟推送,所以给我们的假象就是极光用RegisterID在推送。笔者这边大胆猜测一下,其实极光RegisterID可是极光生成的设备与应用的唯一码,一旦获取到DeviceToken,再将RegisterID和DeviceToke绑定起来,就可以完美躲避DeviceToke获取的时机,这只是我的假设。
所以,DeviceToken的绑定只放在登录接口是不完美的。
如何是允许多设备登录,那维护的成本貌似有点高,还好做即时通讯基本都是单点登录。
2·token获取
DeviceToken貌似返回有两种格式,具体的好像要看系统版本,这个网上能百度到,这种应该貌似是13以上的获取方式
#include <arpa/inet.h>
- (void)application:(UIApplication *)application didRegisterForRemoteNotificationsWithDeviceToken:(NSData *)deviceToken
{
if (![deviceToken isKindOfClass:[NSData class]]) return;
const unsigned *tokenBytes = (const unsigned *)[deviceToken bytes];
NSString *hexToken = [NSString stringWithFormat:@"%08x%08x%08x%08x%08x%08x%08x%08x",
ntohl(tokenBytes[0]), ntohl(tokenBytes[1]), ntohl(tokenBytes[2]),
ntohl(tokenBytes[3]), ntohl(tokenBytes[4]), ntohl(tokenBytes[5]),
ntohl(tokenBytes[6]), ntohl(tokenBytes[7])];
NSLog(@"deviceToken:%@",hexToken);
}
还有一种是比较常用的
- (void)application:(UIApplication *)application didRegisterForRemoteNotificationsWithDeviceToken:(NSData *)deviceToken {
NSString *token = [[deviceToken description] stringByTrimmingCharactersInSet:[NSCharacterSet characterSetWithCharactersInString:@"<>"]];
NSLog(@"deviceToken=%@", deviceToken);
}
3·token解绑
清token的逻辑一般放在退出登录接口。
若是App 是https业务接口,一般App都有一些异常直接跳转登录页的情况,那这个时候用户可能会登录一个不是之前登录的账号,那这样等于一个token绑了两个用户,发推送就会有些异常情况。
如果要彻底点,直接绑定的时候看有没有其他用户绑这个token,如果其他用户绑的要把其他绑定的解绑了再和当前用户进行绑定。
3、推送发送时机
正常https貌似没什么需要注意的,有需要就可以发。
如果是websocket的话可能需要注意一点,不知道微信QQ这类如何设计的,反正我们这边设计是将调用推送接口的机会降到最低了。
1、心跳包收不到,相当于用户离线,这时候有消息需要发推送
2、增加App进入后台和回到前台状态的信令或接口高数后端服务,只在进入后台收到消息的情况下发送推送
4、角标
iOS这边一直是角标和推送是一套内容体系,安卓的貌似是两回事,每次和安卓沟通的时候安卓都说不是一个需求,实在不太懂安卓。
角标这个其实极光做的很不错的,它内部应该是一套角标逻辑体系的,居然能耦合+1的这种设置法,在iOS原生推送里,badge就只能是integer数值,这种+1的方式大大减轻了开发的维护成本。
但现在要抛开三方,自己实现的话,恐怕后台就必须维护这个角标数值了。
大体逻辑是这样:
1、服务端将角标数与用户关联,发送推送的时候需要将角标数+1,设置到推送内容里,并且更新到表内,这样下次推送和这个逻辑一样
2、服务端需要给前端提供一个可以更新角标数的接口,让App更新角标数。
这样就能保证App业务上的未读数量和下次推送角标数的准确性。
你可能能会问即时通信那边怎么做的,即时通信应用是有消息缓存的,前后台逻辑和上面的大体一致,只是App端多了一个汇总所有未读消息数的逻辑,在App退至后台可以将未读数告诉后台。
5、推送内容
在即时通信应用里,信令是很重要的东西,所以推送的扩展内容会把信令带进去,这样,用户点击推送的时候就知道该处理什么样的逻辑了。
比如音视频通话的推送,虽然用户刚登陆账号,可以从离线消息里面拿到音视频的消息,但是离线消息只是为了会话列表展示数据所用,真正需要进行的通话还是要从推送里去获取,可能来了四五个通话,而用户真正想处理的是第一个通话,而不是最后发起的那个。
通过扩展内容,可以拿到建立通话的基本信息。
所以,一切业务需要的不需要展示的信息都可以放到拓展字段里。
结语
上面是针对项目的一些总结,如果写的不对的或疑问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或者有需要补充的内容也欢迎大家私信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