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美好的书,读完心里暖暖的。它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中时代,那个带点苦又带点甜的青春。
《豆蔻年华》已经是我看的第n本程玮的书了。被一个书籍推荐安利,一下子买了好多本。尤其喜欢《周末和爱丽丝谈话》系列,用故事的方式告诉青春期的孩子,关于礼仪、爱情、亲情等方面的事。这本书则是讲述了包括姚小禾、曹咪咪在内的402室的女孩子们的成长。她们在经历中成长、蜕变,追寻着自己的未来。
书中的几件事让我记忆深刻。
首先是姚小禾作为一个从偏远的农村考到南京市区重点高中的学生,算是村里的状元。但是,到城里后,她发现太不一样了,自己就是一个土里土气、羞怯、英语发音不标准的乡下人。在城里开支也大,上体育课还要买专们的运动服。她没有钱,急得团团转。
爸妈没有寄钱来,她最好的朋友山妹子却寄来了一笔钱——十五块,那是她当代课老师的工资,自己留了五块,剩下的全给她寄来。那一刻,姚小禾内心溢满了感动。在那一刻,这种纯粹的、诚挚地友谊打动了她,她觉得自己就是山里的孩子,确实没有钱,不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她也不打算用这笔钱,她要给山妹子买些书寄回去,让她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对于自己的家境,对于自己的贫穷,姚小禾坦然接受了,她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反而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痛快。
姚小禾的老师夏雨,希望自己的学生大胆泼辣,能言善辩,个个都能干。他做了一个决定:要带班里的学生骑车去看一处遗址。班里的学生,一大半不会骑车,为了能参加这次活动,一个个苦练自行车,力求在几天时间速成。到出发的那一天,班级五十来号人骑上自行车,浩浩荡荡地前进。学生们觉得自己正在做有生以来最勇敢的壮举。
这样一个活动,夏雨老师要承担的责任很重。但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他毅然行动,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学生们的跌倒,都是正常的。他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真诚的回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一个老师,是好样的。
当他们回程,在一个小镇吃饭时,遇见了一个剪影的男孩,盖平。他是姚小禾的同班同学,父母早亡,常到坟地看父母。对他来说,坟地下面有他最亲的人,一点都不可怕。姚小禾和山妹子经过坟地的时候,他总会在前面不远不近地带着他们走出这个地方。
中考失利,没能上高中,家中嫂嫂不肯留下他,只好走上了自力更生的路。他通过帮人剪影赚钱当路费,睡桥洞、长凳等地方,过着艰苦的生活。但这个男孩,想要走遍中国,去爬黄山,走名山大川,看看外面的世界。他能吃苦,不怕吃苦。另一个想要跟着他走的男孩,却在第一天就打了退堂鼓,当夜就去投奔了舅舅。课堂不仅在学校,生活也是一本大书,它教会你适应环境,锤炼你的意志,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男孩虽然没能读高中,但他体验到的,比校园丰富许多许多。
我想到了我的大学时光,走出校园,去往广大的世界,在旅行中学习和成长,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青春的路并不总是美好,学生之间的矛盾纠葛,也有灰暗的一面。但我相信,只有美好的回忆会永远留下来,而矛盾,就让它随着春风,远走高飞吧,青春万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