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行业研究
中药饮片行业研究:外资禁入 ,零加成免疫,规模超2300亿…

中药饮片行业研究:外资禁入 ,零加成免疫,规模超2300亿…

作者: 3d6e30d8896c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20:43 被阅读144次

    导览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

    市场列车快速前进

    2016年中药饮片的销售收入达到1956.36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15.08%。

    【行业趋势与格局】

    政策影响下,预计中药饮片市场规模 2017 年2330亿元(同比增长19%,从2007年至今中药饮片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4%),2018年2734亿元(同比增长17%)。

    【投资逻辑】

    中药饮片业单独上市的企业不多,除却康美药业、中智药业(港股),仅有新荷花饮片以及广印堂曾尝试IPO,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能成功。中药饮片公司最主要的退出化渠道仍然是被上市公司收购。

    1

    市场分析篇

    中药饮片市场列车快速前进

    2017年7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提出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的确,中药饮片行业作为传统中药产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现以成为医药工业里近十年增长最快的子行业,政策扶持优势明显,而且备受关注。

    行业以饮片加工企业为核心,上游为药材的交易市场或种植户或基地,而下游则为流通企业、食品企业或是中成药企业,中药饮片加工这辆列车正伴着政策的春风飞速前行。

    | 图片一 |

    2016年中药饮片的销售收入达到1956.36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15.08%。

    | 图片二 |

    饮片行业在医药工业各子行业增速近十年增速最快的子行业。2016年中药饮片收入占到医药工业总销售收入6.6%,此比例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中药饮片行业的利润总额从2011年的64.4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38.27亿元,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年复合增长率16.5%,而且后劲十足。

    | 图片三 |

    | 图片四 |

    医药工业行业的总产值和饮片行业的收入增速放缓,行业规模已经形成,暂时由高速增长期进入到稳定增长期。

    | 图片五|

    2

    趋势篇

    中药饮片行业趋势与格局

    1

    多项政策利好制造饮片行业拐点

    政策上,政府明显对中药饮片行业加大了扶持力度,有望使得饮片行业增速进一步提升。政策影响下,预计中药饮片市场规模 2017 年2330亿元(同比增长19%,从2007年至今中药饮片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4%),2018年2734亿元(同比增长17%);同时行业集中度将会由低变高,行业整合并购将是趋势。

    外资禁入

    中药饮片属于我国传统中药行业,多年来一直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范围,始终属于禁止外商投资的行业,不受外资冲击,因此市场竞争不像医疗器械等处于外资垄断的状态。2002年《外资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规定禁止外商投资“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秘方产品的生产”,并且禁止出口“中药饮片炮制技术” 。2004年和2007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重申上述禁令。

    零加成

    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增加主要驱动力:零加成。2017年9月底前公立医院全部取消(除中药饮片外的)药品加成(卫计委),医院为减少损失将增加中药饮片使用量;政策影响下,预计中药饮片市场规模2017年2330亿元(同比增长19%),2018年2734亿元(同比增长17%)。为推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养医,2016年起各省市医疗机构陆续取消以往药品批发价加成15%销售的政策,实行“零加成”制度。“零加成”政策使医院利润大幅下降,大量医院面临亏损。

    中药饮片是唯一被排除在零加成政策之外的药品种类。对于其仍然享受药品加成,引起了医院的广泛关注。对部分率先实行零加成政策的医院进行调查发现,政策实行后中药饮片使用量同期增长30%以上。截至2017年3月底,还有1/3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没有实行零加成政策,7月底出台了实施方案,9月30日前要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随着零加成政策的全面铺开,医院对中药饮片的使用量将会明显增加。

    |零加成政策实行后医院中药饮片销售额明显增长|

    | 图片七|

    零加成政策影响下,中药饮片市场规模预计2017年2330亿,2018年2734亿,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的吧。

    | 图片八|

    已知

    2016年的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为1956亿元,其中医院端占比40%。公立医院收入占所有亿元的88%(国家统计局)。2016年中药饮片公立医院销售端销售估计688.5亿元。

    2016年已经实施零加成的公立医院中药饮片销售收入估计330亿元,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约48%。2016年全国所有县级公立医院(3077家)、试点城市公立医院(466家)已经取消了全部药品加成(卫计委)。

    假设

    受零加成政策影响的部分,实行政策当年中药饮片增速为30%,次年及以后增速为20%。

    与政策无关的销售部分继续前三年复合增速15.8%。

    由此

    2017年中药饮片公立医院端销售市场规模862亿元,2018年中药饮片公立医院端销售市场规模1034.47亿元。

    放大到全国,2017年中药饮片整体市场规模为2330亿元, 同比增长19%,2018年中药饮片整体市场规模为2734亿元,同比增长17%。

    不计入药占比

    中药饮片不计入药占比: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而另一个目标是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试点改革全面推开,这意味着全国所有的公立医院都需要将药占比降至30%以下,预计将造成药品费用减少1000亿元,中药饮片作为化药、中成药的替代品受政策利好。

    医保目录优势

    新版医保目录将20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适用范围调整至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并注明了限重症患者和某些适应症使用。银杏叶、丹红、疏血通、喜炎平等规模较大(中药注射剂Top20)品种2015年市场规模为352.56亿元。公立医院药品销售渠道中,县级公立医院(二级)药品销售占比25%,因此对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限制使用,估计将使中药注射剂大品种销售额至少减少88.14亿。传统给药途径安全性更好,中药饮片是中药注射剂的最佳替代品之一。中药饮片口服给药要经过人体内的肠胃屏障,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会被吸收,而经肠道排出体外。对中药注射剂的限制称为中药饮片行业的又一大利好。

    |新版医保目录中20个中药注射剂品受限制|

    不参与招标

    中药饮片的价格一直不由政府统一进行招标采购,也避免了“招标一次,降价一次”的不利事件发生。价格普遍逐年上涨,并且仍然有较大上升空间。

    2

    GMP认证小型企业逐渐出局

    2011 年出台的新版GMP认证在中药饮片企业生产活动各环节(生产、质量、控制、贮存、发放和运输)都有严格的要求,规定指出2015年底之前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不得继续生产药品。

    |较大规模中药饮片企业GMP认证情况|

    对于已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还将随时面临飞行检查,一旦被发现问题已发放的GMP证书将被收回。

    小企业无法达到新版GMP要求,两年161家企业被淘汰。小型企业生产质量与要求相差甚远,又无法负担改造生产线所需的巨额开支。据医药战略规划专家介绍,中药企业一般要生产上百个品种,批号多、每次生产量少,至少有2-3条生产线。若想将原有生产线改造为正规的流水线,至少需投资1200万元,这对于小企业而言是一笔巨额开支。我国中药饮片企业数量一千余家;2015年和2016年,全国分别收回中药饮片GMP证书82张、79张。无法达到GMP要求的中药饮片企业将面临倒闭或者被兼并风险,行业正在趋向整合。

    | 图片十一|

    规模大且规范的企业可以经受住严格的监管制度的考验,还可并购未达标但有价值的小规模企业,从内生和外延两方面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在行业整合中受益。

    3

    行业集中度较低,有望大幅提升

    中药饮片产业虽历经数千年,但是真正规范化和产业化的时间并不长,以致没有形成一家独大或几家独大的局面。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呈现多、小、散、乱的特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规模以上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已超过 1000家,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家庭式作坊。2016年行业龙头康美药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4%,行业内有大量的企业存在。

    | 图片十二|

    行业龙头康美药业可生产中药饮片1,000多个种类,超过20,000个品规,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214.38亿元,净利润33.4亿元;2017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32.62亿元,净利润21.46亿元。药材的产地、产品种类的多样化造成了如今行业的较低的集中度。但是随着行业中药饮片业监管趋严,饮片包装管理的逐步推进、国家炮制标准的逐步完善以及国家政策、资本和互联网的驱动, 业内并购重组的加快,促使中药饮片业小、散、乱的局面将逐步改观,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4

    饮片新秀潜力巨大,发展飞快

    国内中药饮片发展至今,从技术演进的角度看,已经历了第一代中药饮片,即传统中药饮片,第二代配方颗粒饮片,以及第三代破壁饮片。 其中第二代和第三代等新型饮片发展迅速,空间巨大。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干燥、精制而成的中药颗粒剂。它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中药汤剂的使用形式,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对传统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的一类新产品。

    中药破壁饮片,指的是运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将传统饮片的植物细胞壁打破,加工成一种以粉末形式入药的中药饮片。破壁饮片是现代中药粉末的延伸,仅仅是形态的改变,没有改变传统中药饮片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属性。相比传统中药饮片,破壁饮片有效成分吸收利用率大幅提升了,应用更加便捷。而对比配方颗粒,破壁饮片是全成分入药,完整保留药材所有部位、所有成分,不是单方提取和浓缩制作。同时,全成分的保留意味着破壁饮片对中药材资源的高度依赖。

    |三种饮片的功能性总结|

    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1984年国内学者提出将中药饮片分别用水煮提,然后浓缩、 燥成颗粒,应用时按照处方取各单味颗粒混合配伍的设想。20世纪90代初,江苏江阴天江药业首先研制中药配方颗粒;1992-2000,江苏天江药业和广东一方药业共同承担试点生产研发任务;200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命名“中药配方颗粒”;2001年开始,增加三九药业、北京康仁堂、四川绿色药业、广西培力共6家试点生产企业。

    近年来,我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0%)。

    | 图片十四|

    目前,我国尚未放开配方颗粒的生产,市场上仅有6家企业(5 家上市公司)具备生产资质,其中红日药业、中国中药、华润三九三家上市公司市场份额合计超四分之三。

    中药配方颗粒自2001年纳入中药饮片管理以来,一直受到严格限制。生产端,政府仅批准了6家企业(广东一方、天江药业、深圳三九、四川新绿色、北京康仁堂、培力南宁),并要求其负责医院配送。使用端,政府原先要求医院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后逐渐允许二级以上的中医院可备案使用。2015 年底,国家药监总局发布的《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表示,拟全面放开配方颗粒的生产、使用限制,但对企业提出较高要求(上游完全可溯源、负责医院用药配送)。预计正式方案将于今年出台,配方颗粒市场有望全面放开,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中药配方颗粒政策逐渐宽松|

    中药破壁饮片的发展:目前获得破壁饮片做的最出色的是中山中智药业和贵州联盛药业两家公司,而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中药破壁饮片研究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破壁饮片技术与应用重点研究室就是由中智药业建设完成。

    相对中药配方颗粒,破壁饮片规模较小,大概在2亿左右的规模。但是其在迅速的增长。今年上半年破壁饮片同比增长51%,市场份额达到4.5%。上半年破壁饮片在连锁药店线下销售 增长达到452.66%,在线上电商平台销售增长达到1054%。以草晶华·破壁草本为例,根据市场调查数据,上半年我国重点城市样本药店中药饮片企业销售增速,中智药业(03737)达到92.10%排名第一,比第二名还要高接近三倍。

    小企业无法达到新版GMP要求,两年161家企业被淘汰。小型企业生产质量与要求相差甚远,又无法负担改造生产线所需的巨额开支。据医药战略规划专家介绍,中药企业一般要生产上百个品种,批号多、每次生产量少,至少有2-3条生产线。若想将原有生产线改造为正规的流水线,至少需投资1200万元,这对于小企业而言是一笔巨额开支。我国中药饮片企业数量一千余家;2015年和2016年,全国分别收回中药饮片GMP证书82张、79张。无法达到GMP要求的中药饮片企业将面临倒闭或者被兼并风险,行业正在趋向整合。

    以配方颗粒、破壁饮片为代表的新型饮片因其高技术、高品质且更好好吸收、服用便捷等特点顺应了消费升级趋势,符合消费者对健康养生、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生活诉求, 更易被消费者接受。新型饮片已然成为中药饮片中的新贵,成为药店重点利润增长来源。

    3

    投资逻辑

    中药饮片行业趋势与格局

    1

    为大型药企寻找标的成为不二之选

    中药饮片业单独上市的企业不多,除却康美药业、中智药业(港股),仅有新荷花饮片以及广印堂曾尝试IPO,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能成功。中药饮片公司最主要的退出化渠道仍然是被上市公司收购。

    |中药饮片行业并购交易|

    过去几年上市公司并购中药饮片企业的目的多出于产业链延伸、布局,对并购标的选择更为注重标的的特色,多倾向于标的公司具备一定的特殊性。结合上述多项交易分析,不难发现,并购标的多为产品具备特色(创新剂型)或具备下游终端渠道、布局医疗机构或零售(连锁)终端。

    以沪谯药业被香雪制药收购为例。沪谯药业生产的中药饮片产品客户主要为蔡同德堂及各地中医院等零售终端,在行业内知名度很高,是中药饮片行业龙头企业。从财务指标来看,沪谯药业利润水平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图片十七|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

    |图片十八|

    从收益情况来看,沪谯药业满足创业板上市的条件,拥有独自上市的基础。但是,中药饮片企业下游客户较为稳定、区域性强,因产品同质化较强导致市场拓展较为困难,无法确保业绩持续快速增长,较难以在资本市场得到高估值。因此,中药饮片企业的单独上市不会成为最佳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作为下游上市企业的并购标的,助力上市公司延伸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从而进入资本市场。

    2

    布局上游、发展新型饮片的企业颇具潜力

    往上游端收购和设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是中药企业控制成本的上策,多家上市公司都从产业链往上游延伸。典型的就是东阿阿胶,行业调侃“卖药的不如养驴的”,具有品牌优势东阿阿胶的养驴很好的保证产品原材料驴皮的供应。其中,往上游端延伸动作比较多的香雪制药也有收购GAP药材种植基地,目前在广东、云南、宁夏、安徽等地拥有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中药饮片品种超过1200多种。

    GAP药材种植基地有几个方面的好处:

    维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

    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从药材源头控制质量,确保中药饮片无农残、无重金属、无硫等杂质。

    稳定公司产品的成本。自建GAP种植基地是中药企业做大做强比较确定的趋势之一。

    传统中药饮片汤剂入药使用,需要水煮煎服,耗时费力,对患者来说存在使用和携带不便、有效成分使用不充分问题。最近几年,以中药配方颗粒和破壁饮片为代表的新型饮片适应消费需求,迎来高速发展,新型饮片对传统中药饮片有较大替代空间。同时随着未来重要配方颗粒生产企业资质和在医院终端的逐步放开,规模还会成倍增长。

    2016年6家暂时具备生产壁垒的企业相继新建产能,预计扩大后产能将是现在的3-5倍,数十家中药企业也跃跃欲试布局配方颗粒,其中既有以华通医药、康恩贝为代表的区域性中药企业,也有以上海医药、天士力为代表的中药龙头。

    |具备试点资质的企业正在扩建产能|

    2015年以来各大中药企业摩拳擦掌,准备进军中药配方颗粒行业

    |图片二十|

    同样地,破壁饮片前景依然被看好。以中智药业的草晶华破壁草本为例,草晶华破壁草本2015营收1.83亿元,比2012年的0.1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5%,已占中智药业制药业务收入的46%,比2012年的7.3%翻了6倍多。另外,2015年草晶华破壁草本占中智总营收的比例达到26.71%,而2012年仅占5.46%。

    布局上游,控制药材质量,有能力降低成本,同时又能够紧随市场和政策趋势大力发展新型中药饮片业务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空间,为中药饮片一级市场投资和并购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李潜,医药地理,“中药饮片,跌入尘埃or再现光辉”

    [2]当代医药市场网,“产业聚焦,当代饮片趋势三问”

    [3]华泰证券,“看饮片向涛头立,待医院于风口起”

    [4]张自然,赛柏蓝,“中药饮片大梳理,太全了,收藏!”

    [5]博爱旺康,“2800亿,中药饮片融资并购你投不投”

    [6]医药手机报,“传统饮品频出质量问题,破壁饮片增速惊人”

    [7]广证恒生,“政策催生中药饮片行业拐点,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超2700亿”

    [8]广证恒生,“广东医改全面推行,零加成、分级诊疗实施利好中药饮片、医疗器械”

    [9]川财证券,“医药增速继续上行,中药饮片增长强劲”

    [10]开发培育联盟,“产业聚焦,中药饮片趋势三问”

    [11]健康产业前沿,“顺应消费升级,破壁饮片推动中药大发展”

    [12]药材盈,“新生代破壁饮片‘破壁’增长-行业热点”

    [13]中证网,珍药材东方药材网,“行业并购加速,中药饮片2017年预增18%”

    [14]南方日报,珍药材东方药材网,“中药饮片增速明显,破壁饮片成养生新贵”

    [15]鼎钧资本,“中药饮片行业研究报告—厉兵秣马,进入升级和整合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药饮片行业研究:外资禁入 ,零加成免疫,规模超2300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iv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