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文章写的好不好,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如果只是自己说好,别人不说好,也许真的不好。别人和你也没仇,人家干嘛和你过不去?如果有人和你劲儿上了,你说自己写的好,他就说你写的不好,那还是不要再谈下去了,再谈下去,祖宗在地下有知,都会被吵醒了的。
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写的好,但是在人家那里就没有过稿,也许不一定是你的文字不好,也许是人家不喜欢你的表达方式,或者不需要你的稿子,你的稿子在人家那里有许多相似的,用不完,所以,你的文字即使你感觉很好,但是,人家没有用你的稿子。
有的时候,你的稿子你也没感觉怎么好,但是人家用了,不是你的文字就突然之间好了,以为是自己错看了自己,以为是自己的标准和人家的标准发生了误会,也许真不是这个样子,也许这个时候是人家正好缺稿子,你的稿子投的正是时候,所以人家要了。
许多作者、作家都说自己的文章修改到重新写作的地步,然后人家才要,也不是作者、作家的文章经过了修改,已经把稿子改的升华了,我觉得那是他的执着精神感动了编辑,让编辑们骑虎难下了,那么长时间的退稿的磨练,他也挺住了,不用他的稿子,谁的稿子还能用啊?编辑和作者都成熟人了以后,为人情,也没办法把不合格的稿子撤下来。不合格的稿子,编辑也是一把刀,也可以改一下子,编辑对用什么样的稿子,心里一定门清。
等编辑手头上没有了稿子的时候,他自己也写不出那么多稿子的时候,也需要组稿的时候,我想那些勤奋的作者即使拿出一篇不太像样的文字,编辑们也如获至宝——再说了:经常写作的人,文字质量能差到哪里去?
太专业的报纸、杂志、期刊,我估计没有哪一个人不知死活,拿自己的文字去碰运气,登载像教材一样刻板的专业文章,自己都需要经常学习的文章,自己万万不可造次,自己能耍笔头、撒撒娇的地方都是无可无不可的磨磨嘴皮子的地方,才是许多人较劲儿地方,这是一块消闲的乐土,如果谁在这里较真儿,那就是大老爷们儿装嫩,不嫌害臊。
自己的理解,自己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对,自己觉得自己的理论对,和人家较真儿,说来说去,长篇大论,没完没了,其实一点意思都没有!理论说的再好,理儿讲的倍清儿,人家就是不用你的文字,你又能怎么地?
写文章就是有几个硬实力的表现之处:一个就是写的专业文章,不是专业人士不敢置椽;一个就是写出来很有故事情节、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小说、剧本出来,这样的东西只要写出来,我想没人不会不要这样有实力的文字,想靠自己的作品赢人,就要靠这样的作品才能算是硬通货,写几篇耍嘴皮子的文字,没有什么可厉害的地方。
写日更的文字,一千字真的写不出来什么,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字,一着写下来,没有几万字估计写不完自己的花花草草。如果自己的储备不足的话,想写这样的文字也会有些困难。写这样题材的人习惯于来了灵感就写个没完没了,灵感没了,整个人也堆下去了,这样的人都会积极的期待下一次灵感的到来,让他们日更,打死他们他们也不干。他们靠灵感活着,灵感没了,他们就如同行尸走肉。这些人是能出彩,但是这些人也是玩小聪明的人,小聪明用尽了,他们写作的生涯也即将结束。
这世界上有几个像张恨水、巴金、古龙、金庸、梁羽生这些人永葆写作激情、靠写作为生的人?许多人是写了很多东西,却靠一本书活着,这样的事现在也不是没有,除了那本出名的书,别的谁都记不起来,或者谁也说不清楚。许多人写完了自己赖以成名的作品,力气就用尽了,再写,就是一堆垃圾,什么你好我好的相互推崇,好作品都分散开了,由许多人完成,没有谁总出精品。
谁都有瓶颈的时候,谁都有黔驴技穷的时候,有的人为了追求短期行为,吸食毒品,堕落下去;有的人云游四海,只为寻找远走了很久的灵感。有的人给人家讲课,有的人还在吃着老本儿……
我觉得辛勤日更的好处就是积累下足够使用的素材,日更不一定都是成品,日更不一定情文并茂,但文字中一定有火星儿存在,等到日后自己再寻觅回来,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也许就是点燃熊熊烈火的干柴。
我不想和谁争论了,我还是支持日更。我相信日更到了一定阶段,精彩会出现。
如果你已经可以不必经过日更,直接写小说、写剧本了,你可以不日更。
日更是基础,早晚任谁都要回来求这个基础开恩赐饭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