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画画,画得不像怎么办?
说起绘画,大家都知道它好处很多。除了能激发创意,绘画对孩子的读写、语言、逻辑等认知领域的发展也很重要。不过,很多人误以为,画画就是给孩子报兴趣班,让他们对着石膏临摹,画得越像越好。关于儿童绘画,这类误解还有很多。
下面我请你来测测这几句话,有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宝宝最开始画画,是对艺术产生感悟,想创作的时候;
孩子乱涂乱画的涂鸦,比如点、线、圈、块,没什么价值,是他们不珍惜纸笔的表现;
孩子喜欢画火柴人,就是一个圆,下面画两竖来代表人,是因为他们大脑还不成熟,导致他们忽略或画错一些部分
以上这些论述是很多家长对儿童绘画的误解,你有中招吗?今天,我会帮你一一破除误解,还原事实。并且,根据孩子绘画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你相应建议。
事实一:宝宝画画,是在探索手部动作
对于2岁左右的小宝宝来说,他刚接触纸和笔,不是因为萌发出创作欲而画画,更像是随性涂鸦。我曾经开过一个玩笑:“你家宝宝的画,应该由体育老师来启蒙。”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宝宝一开始的涂鸦,是他握着笔随意挥舞小手,发现能在纸上留下痕迹的时候。
平时孩子走路、手舞足蹈时,不会留下什么“运动痕迹”,但在一些情况下,这些运动痕迹可视化了。当他发现走在雪地上能看到小脚印,拿着笔在纸上来回划动能看到线条,你说他们得有多惊奇呀?
很多两岁以下的宝宝,包括我小女儿,简直沉迷于能“画”出痕迹的这些动作。给她一支笔,她会拽着笔各种推、拉、点、涂。
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拿着笔乱画,有时候还画到边框外,大人会想:“孩子怎么这么不爱惜文具呀”,然而,对小宝宝而言,纸笔不是书写工具,更像是一种空间探索工具。
(图1)用动作,留下痕迹
宝宝把手一拉,一条直线画出来了;拐个弯往另外一边一推,一条弧线画出来了;转动一下手腕,螺旋线条画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对自己的动作有了进一步的觉察,他会发现,如果根据动作调整自己的姿势,画出来的痕迹也会变化。
宝宝甚至还会发现,他画画的时间线,能够随着动作留下清晰可见的痕迹,比如:“几秒前我先画了条直线,然后沿着这条直线走,画出了曲线,最后我画了螺旋线。”涂鸦的过程中,孩子对时间顺序,也有了觉察。
有一句话,用来形容初学画画的宝宝很有诗意,分享给你:“当宝宝第一次接触画画,他看到了时间和空间经过的痕迹。”
事实二:画得好的标准不是画得像
对于宝宝来说,他们不是为了画什么而画画,更多是为了玩、为了探索。
很多人以为,画得像,是评价孩子绘画的标准。他们早早给孩子报班,让他们学习素描。为了让孩子有个好成绩,甚至亲自示范,让孩子照着图临摹。其实,急于让孩子模仿“现实”,不但让他失去了探索自我的机会,而且还可能对他们的认知情绪产生影响。
我看到一位家长留言说“本来孩子是喜欢画画的,上过几节画画课,对画画就再也没了兴趣”。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孩子画画就是觉得好玩,如果你早早地把画画规定成照葫芦画瓢,他当然不会觉得好玩了。
我给你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无论如何,不要用“像不像”为标准,评价孩子的画。
可能孩子的涂鸦在你的眼里非常杂乱,不成章法,但千万不要打击他说:“你这画的都是什么呀!一点都不像!不要再乱画了!”
如果你做不到把孩子的画,当做那些最有名的抽象画大师的杰作那样去理解、去赞美,至少,你要做到提供给孩子适合的画画工具,然后静静地陪伴他成长。
事实三:乱笔涂鸦很有用
我的一个朋友特地给孩子做了一个涂鸦画册,把孩子的作品贴在画册上,并且记录好日期。她告诉我,她以前总觉得孩子画画都很丑,可不对比不知道,原来每隔半年,孩子画画的能力就会有一次惊人的成长。
确实是这样的,大多数一两岁的宝宝,只会画些无序散乱的点和弧线;到了两、三岁,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了,就可以控制自己的动作,来回重复画线了。三、四岁的宝宝,他们的涂鸦日益精湛,已经可以画出规律的螺旋线条了。
从点到弧线,再到螺旋线条的练习过程,其实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认知发展过程,是宝宝后期正式开始画画的基础。
不过,宝宝还没有从纯粹的感知手部运动的模式,升级到有意识的绘画阶段,怎么帮他们过渡?
首先,如果你发现你家孩子已经可以控制他们的涂鸦冲动,画出一些超出涂鸦模式的形状了。比如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宝宝终于能画出封闭的圆形了,这表示他已经具备用图形来表征物体的能力。你可以跟孩子聊一聊他画好的画,鼓励他们进行观察,这种方式叫作涂鸦定位。
比如引导孩子解读他们的涂鸦,或者给一些图形命名,问问孩子:“你画的这个叫什么呀?”、“你画的这条线像不像一条小虫呀?”通过这些练习,孩子慢慢开始理解,画纸上的平面图案和现实中三维物体间是有对应关系的,他可以用一个符号标记,来呈现出现实世界的物体。
我女儿有一次给我看她画的三个圆圈,跟我解释说:“这两个大圈圈和旁边的小圈圈,是爸爸妈妈带着宝宝。”孩子开始发挥想象力,给自己的涂鸦增加意义了。
在这个阶段,孩子还会把运动轨迹、声音等无形的东西,连同物体都画进涂鸦里。同时,也会配合语言、动作或是想象来抒发他们的情感。
我女儿以前画过一幅画,是一团杂乱的线条,我询问她之后,她告诉我,那是一只狗。我问她:“周围这些线是什么呀?”女儿回答说:“这是狗狗的怒怒,狗狗生气了,怒怒跑出来了。”我很惊讶,孩子甚至可以把抽象的情绪也画出来。
我继续问她:“狗狗为什么生气呀?你见过生气的狗狗吗?”女儿说,“前几天,我们在路边看到了。”我说:“哦,我想起来了,是不是它冲着咱们叫,你害怕了呀?”女儿点点头。我明白了,其实是女儿受到了惊吓,她用画画的方式,把情绪抒发出来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画的不是画,而是他们的思维。除了鼓励孩子把他们的情绪画出来,你也可以通过问话的形式,抽丝剥茧地帮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
我还是要强调一下,就算你觉得孩子画得不好,也不要急着指导孩子,说什么:“狗狗应该这么画”“兔子应该是白色的”,如果压抑了孩子自发的即兴创作,这是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和情绪发展的。
事实四:火柴人是认知发展的里程碑
孩子四岁的时候,他会发现,如果他想用图画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并且让大家都理解,他必须画出跟现实物体比较相像的图画来。如果他想画一个小人,他不能指着一个点就说那是一个人了,他必需有意识地画出人的特点来。
什么是人的特点呢?孩子们最普遍的回答是,圆圆的头,他们往往会画一个圆,下面画两竖,用这种火柴小人来表示人的形象(类似图2)。孩子会画火柴人了,这可不一般,这代表孩子的认知发展又到了一个里程碑。
(图2)线条简单的火柴人
以前的研究者认为,这种简单的人物形象是孩子不成熟的大脑加工的结果。孩子心智不成熟,会忽略或画错某个部分。比如,火柴人缺少人物基本的四肢关节,这是有缺陷的图画作品。
其实,新的研究发现,火柴人不是画错了的人物形象,而是孩子对人最简洁、抽象的一种表现。孩子追求简单,他会把人最本质的特征尽可能简单地表现出来。
比如,他们不是不知道人有胳膊,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们会给火柴人画上胳膊。有一群研究者,他们要求孩子画不同场景下的小人,比如画出“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画出“三个小孩在玩球”。结果发现,尽管一般情况下的火柴小人没有胳膊,玩球组中有82%的孩子画出了胳膊。因为孩子认为,在这种场景中,小人需要用到胳膊来完成任务。
总之,孩子能发明出火柴人的形象,把它当做完整的人来看待,这是孩子创意脑的一大进步。但是,孩子注意力的广度比较小,只会注意到整体而看不到细节。幸运的是,用对方法就能克服这个问题。
研究发现,比起给孩子一个模糊的命令,像是:“给这些小人画上关节”,如果你用更具体的命令,像是:“给孩子的手画上五个手指头”,用这种说话方式,能提升42%的儿童绘画的细节含量。
第二种方法是改变孩子画画的顺序。有的孩子画小人的时候,习惯从头开始,从上画到下。研究发现,如果叫孩子改变一下画画的顺序,从脚开始,从下画到上,或者从肚子开始,从中间开始画。稍微改变一下孩子的视角,他们画画的细节就会更多了。
宝宝画画是从用手势动作在纸上留下痕迹开始,到创造出线条和图形,再发展到理解图画空间。这个过程中,你要关注孩子身处的特定发展阶段,避免踩坑,既不要对宝宝干涉太多,给他充分的涂鸦自由,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孩子注意到绘画细节。
今日得到
1.三个绘画启蒙误区,聪明家长需注意:宝宝最开始画画,是对艺术产生感悟的时候;孩子乱涂乱画没什么价值,比如点、线、圈等等,这是他不珍惜纸笔的表现;孩子喜欢画火柴人,是因为大脑不成熟,忽略或画错一些部分。
2.根据孩子绘画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引导:第一,宝宝画画,是在探索手部动作;第二,画得好的标准不是画得像;第三,乱笔涂鸦很有用;第四,火柴人是认知发展的里程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