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中写道:“人和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专注,守恒。”
曾经年轻的诗人,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
诗人原本以为,这位名满天下的艺术大师肯定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
然而,现实却是,罗丹每天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一个人,一整天埋头于画室创作。
他独自忍受孤独,这样过了一辈子。
后来,诗人写道:“人若愿意的话,何不以悠悠之生,立一技之长,而贞静自守。”
曾国藩一生都在践行“专注”,“有恒”,因为他就是这么从万千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
小时候的曾国藩,天资并不聪颖,也没什么学习的诀窍,只会死记硬背,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师,全靠“专注”,“有恒”。
他读书时,就全神贯注只读书,一本书没看完之前,绝不翻开其他的书,更不会去做读书以外的事情分心,既不娱乐,也不做其他事情。
后来他发现,阅读,记日记这些好习惯,无形之中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就每天读书,写日记,从没有一天间断过,把这两个习惯坚持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哪怕是他这个没打过仗的文臣,被临时推去前线作战,第二天就要和敌人兵戎相见,头天晚上他还是窝在帐篷里,看书,写日记到深夜。
哪怕是他父母去世,他忍受着悲痛为亲人守灵时,甚至是他自己身患重病,忍受着身体的疼痛时,他都不曾停下来过一天。
他把读书,写日记坚持到了,他去世的前四天,直到他再也没有力气拿起笔,翻动书为止。
仿佛这世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打破他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曾国藩用他的一生,让我们明白,其实这个世界的规则很简单,就是定下规矩后,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世界会为你让路。
所以,他后来会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罗曼·罗兰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在一个赛道里,一心一意的去深耕。
而很多人欠缺的既不是勇气和机遇,也不是聪明才智和执行力,仅仅只是持久的专注力,是一颗坚持到底的恒心。
杨绛曾说:“世上唯一不能复制的是时间,唯一不能重演的是人生,该怎么走,过什么样的生活全凭自己的努力和选择。”
而曾国藩用一生的时间,从没什么天赋的普通人,到一步步地靠着自己的努力和选择,走到了晚清重臣,获得了震古烁今的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