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人是否一定会有好报?德福是否必定一致?我们从中庸进行探讨

好人是否一定会有好报?德福是否必定一致?我们从中庸进行探讨

作者: 抱朴讲堂泽溪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21:22 被阅读0次

在《中庸》里有一段文字关于,舜的德与福的关系叙述。首先我们知道德福一致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康德所提出的问题,并且德福一致在康德那里是得以解决。今天我先暂不表西方哲学里的德福一致,如何一致的问题,我专就《中庸》里谈及的德福问题,试就探求。

1.德,必得其福

那么在《中庸》有一段话是如此“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舜之孝能感化自己的父亲瞽叟,舜的德性已达到圣人的境界,而舜又是天下的共主。他去世之后呢,受天下的祭拜,子孙也得其福荫。在此《中庸》推出一句话来,故大德,必得其“位、禄、名、寿”。故字有“缘故”的意思,也有“所以”的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因为有大德,那么就会有“位禄名寿”,那么后面的“必”是存在于大德的内核里,所以这句话,按此,则你只管好好修自己的德,逐渐“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那么“位、禄、名、寿”则能呈现。

而第二个意思是,因为你已经做到了“大德”,叫做“所以大德者,必得位禄名寿”。那么我们据此前后文来看,这里所指的大德者是指如大舜一样的圣王,既有德又是天下共主。所以他的位、禄、名、寿是很顺适得以解决。

2.司马迁:善人,有德之人,没有得到好报

然而,我们普通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普通人没有像大舜之类的圣王如何解决德福一致的问题?

《史记.伯夷列传》里问“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司马迁发问为什么这些善人,有德之人,没有得到好报,颜渊早夭,盗跖如此坏的人,竟然寿终正寝。这样是不是德与福的问题无法解决了。而司马迁,最后也没有解决,只引用孔子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来回答,似乎是解决了这问题,可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德这个问题,是属于理想一层,超越于现实的,当然德是要靠在现实中呈现。而福这个问题,则全然是世俗的,现实的问题,我们普通说“好命”,或者有福气,是指世俗一层的来看。而像孔子,孟子他们在当时的时代里,如何感受到福呢?现实世界的润泽。

3.儒家面对命运的态度

我们知道其实“福”在很多时候,主要是来自于个人的“命运”,而一个人的“命运”,一是自身的命运的好坏,自带的,二是整个时代所给的。而前一个个人命运,我们可以从《孟子·尽心章句》“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可知,一个人是有祸福寿夭的。那么对于“时命”呢?这样子,时命好,整个时代好,那么会有很多人得到自身的发展与贡献,时命不好,就算是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大才也无法。故《论语·尧曰》最后一句话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那么从这里我们就看到,儒家面对命运的态度是什么,是正视他,有时命,有命运的存在,然而我的生命不限于此,故孟子一句“修身以俟之”,“君子不立乎危墙之下”就点开了,我因为有更值得我追求的事,虽然我的命运不好,虽然时命不好,然而我不愿意限于此,故我只管修好我自己,能为社会做多少事,就做多少。所以现实上,一个儒者的福,是不好求的,孟子说“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这里我们可以如此来看“位、禄、名”可不可求呢?可求。但能不能得到呢?不一定。要看个人的“命”。那么我不仅要问,难道就如此了吗?我们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德福一致。

4.德福一致

我们第一个“故”的解释,有“因”的含义,因是内在的,是在内的。那么我们试从第一个“故”字去理解儒家所讲的“德福一致”。首先我们知道,德与福是二分,一致是合一。那么我们这样来看“德福”是一,这样就一致了。什么意思呢?德福,德名,德位,德禄,德寿,这样是一致的,是在德性上的福,而不是德与福并立。

故我在这里理解“位,禄,名,寿”是,要从立志做君子,君子是一个位阶,继续践行服务,让道德意志在服务中纯粹化,成豪杰,豪杰之上还有贤者,贤者之上还有“圣贤”这些都是德位。

禄,财物,富贵,子贡有言“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这里的禄是“德禄,智慧之禄”,儒家思想之丰富,充实,光辉,是多么大的一笔思想财富。

名,至诚无息,实践服务之观念,会影响很多很多人,会被流传与敬仰,名声之大,亦会传之后世。孔子在春秋时就很有名了。这种名是“实实在在”的名,而不是刻意为之的虚名,是实名。

寿,仁者寿,仁者心态平和,洞观时局,心不役于物,不仅是生命之长寿,亦是慧命之长寿。

5.天爵与人爵

我们可以再从孟子的“天爵”与“人爵”来看这个问题,天爵是人的“天命”,德性所在,人爵是人的“位,禄,名,寿”所在,孟子说“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终亦必亡而已矣。”古之人,可以解释为古时候的人,但我们不是说只有古人才可以,所以我认为这里的古之人,可以活起来说,是指的,有志气的人,有服务的人生观的人,他修天爵,人爵是跟从他而来。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就是,什么是专门修天爵,是不是世界上有专门修天爵的职业,我们可知,修天爵不离日常生活,不离服务社会,那么我们修天爵,是要在事上才能磨炼出,践行出“天爵”的意义,意即我们应该在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上,好好的把事情做好,做事情的时候呢,多为别人考虑和服务,所以我们只有实实在在,勤勤恳恳的工作,用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为他人提供便利,就会修得“天爵”,在修得“天爵”的同时,因为我在工作,做事,服务他人,能力不断增长,那么就有机会被领导提拔,“人爵”随其后。

6.如果做才能德福一致?

我们一般人,因为诚诚恳恳干事,是修天爵,但他修天爵的目的,不仅仅停留在服务他人上面,而是希望得到“位,禄,名”,但是得到了“位,禄,名”呢,就不好好珍惜,不再为他人考虑,为社会服务了,而是要为自己服务,吃好,穿好,玩好,甚至腐败化,变坏了,坑害他人。所以“终亦必亡”,是自取灭亡的。我用一个简单的图案,表达一下,德与福,天爵,人爵。

天爵——事(位)——人爵

大德者——位(事)——禄,名,寿

其最核心的就是“天爵”,德要在事上体现,而人爵,禄,名,寿,也是要从事上才能得到。

所以,你在你的位置上,好好的做工作,认真的做工作,把工作做漂亮,得体,在做事时,心存敬业,多为他人着想,就会修得天爵,至于人爵,至于老板提拔与否,在于,如杜老师所说“领导有睿智,你有能力,你们终将相遇”。

原创来源:杜保瑞教授国学经典私塾硕博班

文:王金元

编辑:泽溪

如果对文中的观点有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

  • 好人是否一定会有好报?德福是否必定一致?我们从中庸进行探讨

    在《中庸》里有一段文字关于,舜的德与福的关系叙述。首先我们知道德福一致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康德所提出的问题,并且德...

  • 2018-03-24

    有的时候竟然开始回顾人生了,这便是开始苍老了吧。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存在真正的规律,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吗,坏人是否有真...

  •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教育:一定要心存善念,好人才会有好报。的确,这世界,有无数的事实都在证明好人是会有好报的。可能,...

  • 从中庸到康德、黑格尔,谈“德福一致”和“权利与福利的统一”

    《中庸》以“大德必得其位”发出儒家“德福一致”的最强音,随着牟宗三先生借康德“德福一致”的思想引发对于儒家最高的“...

  • 诚善者闲言慧语:善因结善缘,愿天下的好人一生平安

    诚善者感悟生活,同纬度不同思维。 好人会有好报吗?好人真的会得好报吗?我很低调的告诉朋友们,好人都一定会有福报,好...

  • 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老天爷我求求您开开眼,能不能让好人有好报?

  • 《好人会有好报----!》

    俗话说:“好人会有好报”,会不会有好报,这一直是一个未解的不了了之的谜。 雪雪一直认为,做好人,做好事是一种心里的...

  • 好人会有好报

    好人会有好报 文/孟祥忠 为什么我至今仍是一个好人 是因为心中有神吗 是因为神的刻意安排吗 问一问天空大地 为什么...

  • 佛路大同

    我问佛:做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吗? 佛回说:种如是因,结如是果,万事皆有定数,做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只是来的晚一些,但不...

  • 命运任由自己选

    若是有转世轮回,这辈子若是做了好人是否会有好人券,若是有好人券,再喝孟婆汤之前是否会有面貌。智商、财气的选择。即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人是否一定会有好报?德福是否必定一致?我们从中庸进行探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mz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