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是翡翠行业中起搭桥牵线的人~
有些货主有好货,但找不到买主,有些买主抱着一大堆钱,却找不到对庄的货,这时候,就需要熟悉货源和客源的经纪来撮合了,经纪按行规成交后,一般是货主提成百分之五给经纪人做佣金。
翡翠的开采、销售活动自明末清初开始到现在,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早年到缅甸走厂的云南滇西一带的边民,多是靠着铁锹、干斤(铁链的别名)和锄头之类的简单工具开采翡翠,而现在是机械化的铲斗和挖机;
以前三五个人干一年的,现在一台挖掘机一天就搞定;
以前加工、销售的地方很遥远、很单一,现在云南、广东、福建、河南到处都有翡翠的加工点和销售点。
清初到民国年间,在云南腾冲和缅句帕敢一带有专门的玉石销售市场。
由于交通极不方便,购货者几经周折,路上还要躲过兵、匪的骚扰,好不容易才能到销售玉石的市场。
而由于翡翠的交易中有许多至今还沿用的神秘交易方式,更给这项活动蒙上了一层秘而不宣的面纱。
翡翠毛料和成品交易不同。早些年在缅甸的八莫,交易时节是在秋未冬初,每年一次。
后来交易市场移到孟拱后,又改为每年春天交易。
每当交易市场开市之时,四面八方的客商或者步行,或者骑马,早早赶到励拱安营扎寨,开市之时要大肆举行祭祀和庆典。
早年的市场极不规范(今天的仰光每年的公盘,管理十分地严格),
各种真、假、好、坏的毛料成堆放在一个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全凭买客的一双慧眼,各个摊位、每堆石头分别查看,确定好坏和是否对庄(即符合自己需要,自己喜欢的),这时卖家就会把自己的石头说成个个是好种美色的,并且将带绿色擦口的地方抹上点水让你看。
时至今日,广东四会的玉石夜市,那些卖玉石半成品的卖家,也还不时向自己的货上喷水,真有些像菜市卖小菜一样。
抹过水的地方,绿色看起来更水灵,一些细小的裂纹也变得模糊不清了,
于是卖家就狮子大开口,值一万的敢叫一百万,以试一试买家的实力和鉴别能力。
而有本事的买家则尽量找出玉石的不足之处,“一条裂减三成,三条裂要不成”,终于有看上对庄的,几番厮杀,讨价还价,
卖方也知道自己货色,不卖留着又没有今年的开销,于是双方就握手谈定,交钱取货。
这是老客直接交易的一种方式。
在玉石毛料和成品交易中,还有另一种交易方式,那就是通过经纪人搭桥的交易。
几百年来,珠宝交易中,经纪人的活动一直存在,至今,经纪人也少不了。
一般情况下,经纪人(也叫中介人)多是当地有一定珠宝知识、见多识广、能够了解买卖双方情况的人员,他们知道交易场所的大概情况和哪家有什么场口的什么样的料。
老客想买对庄口的货一时寻不到或者初来乍到的新客,不知当地行当水深水浅而想购几件可心的玉料而无从下手时,都会通过一定关系找经纪人联系。
当经纪人了解买家需要的货后,便与卖家联系,准备好货,然后经纪人便带买家到卖家事先约好的地方,几番寒喧之后,卖家知道了买家的“底子"(即资金情况、入道的年限、有无坚实的靠山、生意大小以及对翡翠的了解),然后才将物件拿出来让买家看。
买家若是看不懂货,就全凭中介人在两者间协商,若对拿出的物件不喜欢,就说不对庄。另换石头。
行家买货当然是先看砂发皮壳,看皮上砂生得是否铁扎,水头是否糯化亮水放堂,皮上松花的生法及布局,有无鳞带及蟒带的生法,有无绺裂,有无擦口,擦口真伪等等。
直到认为满意后再问价。
旧时没有计算器,双方开价问价都是用手在袖子里掐手指头。
如果谈价不成,经纪人便会使出浑身解数,尽量让双方达成某个价钱。
一般情况,双方按买价给经纪人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酬劳。
旧时市场极少,客商来一趟也极困难,到边地水士不服又容易生病,都希望速买速回,此时经纪人就闻风而上,多方撤合,让买家快速购进走人。
“从来经纪一抢风”,讲的是经纪人在客源多的时候多方联系,尽量多成交以便得更多的中介费。
“乘兴买来转兴松”指的是客商在货源地高高兴兴地买到好货,回来的路上或者回到家里看着自己的物件轻松愉快;也有人认为是高兴时买回来的,回家一看并不满意。
总之是警示人们在购货时要多看、多打听,若委托经纪人则要找当地有威望、有信誉、口碑好的,花了钱才能买到好东西。
所以说,在翡翠交易中,要认真选货,货比三家,找到超值的东西,有时经纪人也很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7460594/4b1ad9bc2109fbe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60594/789de29663255e1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60594/18b05812cf04122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60594/7b7ed4ab76911d0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