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为听课,我把课调到晚上上了,我打算赶课讲议论文,心里一直很担心学生又闹起来影响上课效果。
结果,一上课,学生便纷纷喊着“老师,你还没有让我们看《长安三万里》的《将进酒》片段呢。”我说“网络好了吗?学生说“好了,老师你让我们听听《将进酒》的朗读配音片段吧。”我说:“你们真的很想听,对吗?那如果我满足了你们的好奇之后,一会儿上课谁再说话就直接赶他出去啊。”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好的老师。”
我给他们放了一遍,学生们觉得听得不过瘾,都说让再放一遍。我就再放了一遍。之后,我顺便说,从这个配音演员身上学到什么没有?我们该怎样朗读诗歌?学生们纷纷地说“他读得带入感太强了,感觉他就是李白的化身。”我说“对,朗读时就应该与作者共情,想象你就是诗人本人。”
接着我顺便问“大家看过《长安三万里》没有?看这部电影有什么感想?想不想听听老师的观后感?”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听……”我给他们朗读了我写的观影感受,我说“也许我对李白的评价有点儿偏激,他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无法超越的丰碑。但是我觉得他是一个没有找准人生位置的人,他有才华,会写诗,但未必就是一定是个拥有领导才能的人。他一心想要由布衣一跃为卿相,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性格是否能够胜任那个位置。他一生都把自己耗在酒里,试想如果让李白担任我们国家的总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他能担起那重任吗?”学生们都笑了。我说,“李白绝对是个好诗人,可是他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所以一生过得都很不痛快,他的家人跟着他估计也未必幸福。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像影片里的高适那样始终目标明确,一生都脚踏实地地为着自己的目标竭尽全力,不怨叹不逃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中完成了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有价值的人生,就是活出了最理想的人生状态。”
我发现,当我读文章时以及说这些话时,班里居然安静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学生们听得都特别认真。
看来,这些孩子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全然无知不求上进的,或许他们正处在青春的迷茫时期,他们其实也特别想听一些触动人心的话题来引领他们。
正如刘祥老师在他的三度语文中所提倡的:我们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在场,技能在场,还必须要有生命在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