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中国人民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举国上下都在为独立和自由而奋力抵抗着。
而距离中国遥远的德国,同样也遭受着纳粹的蛮横攻击。所有的犹太人们成为众矢之的,纷纷在大难当临之际如鼠逃窜,被迫成为了城市里的背光者。
一个幸运的犹太家庭得到了庇佑,躲藏在无人知晓的仓库隔间里。一个可爱的犹太女孩给它取了个名字——隐秘屋,她叫安妮。
翻开《安妮日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些微微的抗拒,和很多书籍不同,这是一本早就被预定了结局的书。作为记录在二战时期的真实日记,我很难不去相信这里头必定充满着家破人亡的悲痛和无法疏散的绝望。
我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缓缓翻开它的第一页。
随着安妮细腻的笔触,我像是钻进了遥远的她的身体,以一种诡异的视角观察着,那一段不同寻常的隐秘屋的生活。
面前的文字仿佛都跳出了纸张,随着我的目光拼凑出一幅又一幅的画面,像是在冒险时突然寻出的一件宝物,而这件宝物正在向我诉说着它主人的离奇人生。
绝大部分的时间里,隐秘屋里都只有日复一日的家长里短,两家人日常的嬉笑怒骂,还有差点被暴露的虚惊一场。
日记里的安妮嚣张跋扈,快乐自在。
愤怒的安妮可以随时扔出一句,
“一切都是狗屎!”
也可以对偏爱姐姐的父亲说,
“这对我是一种折磨。”
在情窦初开的时刻,她描述,
“那感觉就如同温柔地在你脸上挠痒痒。”
为了不被枯燥的生活所扼杀,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可日益严峻的环境,狠狠地向他们浇了一桶凉水。
安妮的文字越发沉重,我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
“纸总是有耐心的。”
写下这句话时,安妮14岁。正是怀着一通少女心事的年纪,也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时候。
成长的烦恼和人生的思考被她写在纸上,缓缓流淌着,闪烁着点点思辨之光来到了我的眼前。
关于幸福,她说,
财富、声望,一切都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唯独幸福能够掩藏于自己的内心,只要你活着,就总会重获幸福的。
只要你可以无畏地看向天空,你就知道,你的内心是纯净的,你还可以重新变得幸福。
关于爱,她说,
爱本来就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东西。爱就是理解一个人,想要拥有他,跟他分享幸福与痛苦。爱还包括身体上的爱。你分享了、付出了,同时又收获了。不管你有没有结婚,有没有孩子,都没关系。
关于事业,她说,
我必须有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只围着丈夫和孩子转。我想为那些生活在我周围的,不认识我的人带去欢乐和其他有用的东西。我想在肉体死后依然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
关于伴侣,她说,
如果在一起只是为了亲热,那就没什么意思了,我想和他交流思想。如果想更深一步地交换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我们得更坦诚,更信任彼此,而这种信任也将让我们更强大。
关于战争,她说,
鸵鸟政策是行不通的,除了英国,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必须付出努力。
关于女性,她说,
社会必须重视女性!到处都是对男人的追捧,凭什么女性就不能分一杯羹?战士和英雄被纪念,探险家被表彰,烈士被崇拜,可那些被众人瞩目的都是男性!谁又会把注意力放到女战士身上呢?
关于相处,她说,
这世上有个人愿意相信我,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但现在我才明白,就算这样,也很难搞懂对方是怎么想的,更别提说服对方什么事了。
关于教育,她说,
小孩必须进行自我教育。父母是可以给予孩子正确的建议和引导,但是最终塑造出怎样的人格是孩子自己说了算的。
关于自己,她说,
我还年轻,潜能无限。我年轻、坚强、勇敢,会积极面对这场冒险,不会退缩,不会成天抱怨。我已经有很多优点,我非常乐观,而且充满力量。我每天都能感到自己在成长,每天都能感受到即将解放。
我拥有无尽的生活的勇气,我感到自己越来越强大,我是这么自由、这么年轻!我发现这一点的时候非常开心,因为我确信自己绝不会被生活的困难击倒。
这些来自于遥远的二战时期的文字,即使在70几年后的今天,也能穿越时空化作一支利箭狠稳准地插中我的心窝。
与之相比,我们所遭受的苦难不值一提。
可仍有人却是心甘情愿地将它放大,并沉迷其中。消费着别人投来的赤忱之心,享受着灾难带来的一丝扭曲的快感。
难以想象,在社交网络上吵得面红耳赤、丑态毕露的成人们,还不如一个14岁的孩子看的透彻。
这也让我确信了,有的人长大了,却并没有在成长。缺少了深度思考的大脑和推己及人的心胸,这些人只是一群被情绪主宰的巨婴们。
除开这些让我为之震撼的笔记,让我还有一丝惊喜的是,在15岁的某一天,她正式且落落大方地和彼得谈论起了自己的身体。
在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里,性是如此的难登高雅之堂,而被波及到的,我们的生殖器官也一概被家长们的尴尬玩笑、老师们的支支吾吾匆匆略过。
多少人直到长大都还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又有多少人被各种误导,走入歧途。
而这让人难以启齿的一切,竟会被如此轻松地展示出来。我相信,这与她的家庭教育以及所读过的书不无关系。
安妮一家人在隐秘屋中的这两年,安妮和姐姐从未放弃过读书,哪怕是在极度危险之时,只要有一丝空隙,就会拜托外面的人托书过来。
有如此的好友相伴,我才能够在她的笔尖下窥到那些让人颤抖,给人警醒,却仍然温暖的文字。
我多想一直翻着她的日记,看看他们以后的生活,看看她和心爱的彼得有没有走到一起。
可是,日记戛然而止了。
小小的安妮没有等来虚惊一场。
但我有理由相信,是天国的神们出于对安妮的喜爱,对纯粹灵魂的呵护而早早地将她接回。
毕竟,那个世界,可配不上如此美好的安妮。
如果能够隔空对话,我一定会说,你的愿望之一,
“为不认识的人们带去快乐和有用的东西。”
已经实现了哦,
现在正在我的手中,被紧紧地握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