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情不好,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2019年12月24日民航总局急诊科陈文医生被患者家人杀害,让我悲愤交加,心痛欲绝。更让我怒火攻心的是评论区点赞“杀的好”。
同事们每天神经高度紧张的抢救病人,有一些医务工作者麻木的看着评论,更加小心谨慎的处理病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选择明哲保身的工作模式。
这个局面,恶性循环,没有赢家,全盘皆输。
一边是忙的四脚朝天的医生,一边是怨声载道的患者,“医院”这个人性的照妖镜,立刻就让妖魔鬼怪现出原形。怎么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呢?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今天我从医务工作者的人格特质探讨一下。
虽然我也很痛心,这么多年很多医务人员死在患者刀下,医患纠纷更是多如牛毛。但是我心里清楚:一个人的礼貌和修养是后天教育形成的,患者在病痛折磨下,暴露出的是先天恐惧与无助,是人性最本质的一面,这个时候,后天形成的礼貌、修养,都在九霄云外。这个时候,患者身心都是病态的。
什么样的医生能够治愈身心具病的患者?
具备“医生”相关人格特质人员容易做到!
就是通过职业测评,筛选出适合做医务人员特质的工作人员。
职业测评在职业中的作用有
1. 职业兴趣——你喜欢什么工作?
2. 能力倾向——你擅长什么工作?
3. 价值观——你喜欢什么工作与生活方式?
4. 性格——你待人处世、处理事情的方式与风格是什么?
每个人都希望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擅长的工作,并以此为生,再苦再累也开心,不经意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近哈佛大学罗伯特·瓦尔丁格教授的TED演讲。在演讲中,他介绍了哈佛大学一个长达75年的「格兰特研究」,在TED中,罗伯特教授指出:社交关系,才是决定你人生幸福的关键。
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渴望健康幸福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职业测评,找到自己的职业锚,与自己兴趣相近、三观相似的人一起开心工作 ,快乐生活,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开启人生幸福旅程……
谢谢参与点评的战友,麻烦你们能给我提出建议,这篇文章,写的仓促,表达欠佳,我会一直修改,希望得到战友指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