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阅读了一遍纸版,今年5月份又阅读了一次电子版,将我喜欢的文字复制到印象笔记,在印象笔记里就行了不同颜色标准,括号里面增加了自己的理解。
因为我将这本书的结构完全打乱,做思维导图完全按照自己喜欢内容的文字进行制作,需要梳理结构,重新构建,我用了4个多小时才做完思维导图。即使这样心里也没有底,与作者 @动机在杭州 陈海贤老师进行了沟通,才敢于发到网上来(顺便说,我就是今天和 @动机在杭州老师成为好友的)。
我个人十分喜欢这本书,自己读完纸版后分几次购买了36本,送给身边的朋友们,我向朋友们介绍这本书:有高度,有深度,有细节,值得认真读读,必定收获多多。
遗憾的是我不能将印象笔记里的格式复制到这里来,好像这里也不能有彩色字体,顿觉有些遗憾,下面我就上一张图吧!
思维导图在最后,请大家多多指教,第一次发送文章的新人,目前系统维护,个人资料不能补充,回头慢慢认识吧!
我更愿意用心理咨询里一个常用的比喻来描述这本关于幸福的书里,作者和读者该有的关系:如果把追求幸福比喻为登山,登顶只是瞬间的事,而攀爬的过程却艰辛而漫长。我正爬我的山,你也有你的山要爬。有时候,你爬的那座山,我恰好也爬过。有时候,你爬的那座山,我虽没爬过,但我从我所在的地方望过去,能够看到你攀爬的山上哪里有路、哪里有坑。我想指给你看。(爬自己的山,追求自己的幸福)
幸福之道,坑多路少。原因之一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充满缺陷的世界中,但我们想象的生活却是完美的。幸福需要我们承认这种不完美,扎根于这种不完美,并从中感受真实的生机。而太多的人生问题,是因为我们想要逃离这种不完美。逃离的企图,有时被隐藏在积极改变、努力上进后面。我们经常忘记,当我们说憧憬未来的时候,其实是说现在不够好;当我们说改变自己的时候,其实是说自己不够好。而现在的自己,正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完美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会让我们逃离这种不适应的环境,接受不完美,重启生活的认知,认清当下的自我,付诸行动,享受过程)
你经常觉得自己敏感内向;你有关于未来生活的远大设想,却总会责怪自己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去执行它;你一边焦虑自己变平庸,一边害怕竞争的激烈;你会为如何与他人相处头疼,会纠结于他人的负面评价;有时候你会害怕孤独,有时候又宁可回归孤独;偶尔,你还会感到空虚沮丧,并经常怀疑人生的意义……
如果是这样,那这本书就是为你写的。(恐惧与焦虑是存在于你我心中的,但有些人自己面对这些情绪的时候有些失控,总有些东西不断刺痛内心,缓解它是你选择读这本书的目的。)
老和尚淡淡地说:“看脚下。”那“脚下”则是把失败当作反馈的成长思维、认真对待琐事的无差别心、不功利的兴趣和努力、匮乏和不安中的淡定从容、内疚与自责中的自我和解、对性格优势和缺陷的了解和接纳、在不完美关系中的自我滋养……(看脚下,让你潜心前行,不被自我迷惑,将自己融入行动中)
“高考失败,来到浙大。”
如果把这种挫败感归纳成一种“病”,一个典型的患者大概是这样的:
他通常有非常严格的父母。他通常来自一个以严苛出名的好高中。他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同学或者朋友,不是在清华,就是在北大。他的专业总让他纠结。通常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一个秉持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不断成长的,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力成长上;而一个固守僵固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证明自己行还是不行”上。(成长与僵固决定了人的命运,虽然不容易界定一个人属于哪种,但可以界定他对待某件事情的思维,两者差别出乎想象)
“上帝啊,请赐予我胸怀,让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请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能够改变的事;请赐予我智慧,让我能够分辨这两者。”(智慧是价值观、认知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基本功)
我照例把那几句祈祷词朗诵了一遍,刚想问:“你觉得你们俩的关系能改变吗?”她就打断了我:“‘胸怀’和‘勇气’那两句我都理解了,你就给我讲讲区分这两者的‘智慧’是什么吧!”
我愣了一下,支吾半天回答不上来。这才意识到,无论“接受”还是“改变”,都得在“智慧”之后。“智慧”才是这段话的关键啊。
我觉得缺的东西,是智慧中最重要的部分:我相信。(自己说服自己的东西,自己认可的东西,是价值观,是认知,没有这个其他都是无本之木)
“相信”这事,说来缥缈,却力量巨大。你相信什么,往往决定了你怎么看待你们之间的关系,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处理你们的关系。而看法和行动,又会进一步影响你们的关系。
这么说来,布尼尔祈祷文中的这几句祈祷词,还真跟信仰有关。无论是“接受”还是“改变”,你都得有“智慧”,而智慧中包含着信仰。相信投入的价值,相信关系成长的可能性,这样,即使最终你们没能真的在一起,你至少可以说“因为爱过,所以了解爱”,不是吗?(自己决定,自己选择,无怨无悔)
按梭罗老师的说法,很多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没脾气,还得活着!(夸大了,小部分人是这样的,以后可能会增多)
我并没能从琐事中逃离,但我在佛学院学到了另一个更重要的东西:一件事是不是琐事,并不是由这件事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你对待它的态度决定的。如果你不轻慢它,以庄重的态度对它,那它就是重要的事。(态度决定一切,但你能够决定你自己对待他人他物的态度吗?这绝对是一种强大的能力,是能力就得不断刻意练习获得,这个能力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之一)
正如《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中,弗兰克所说的:
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做好你想做且应该做的事情,幸福就会常伴左右)
其实他们真正想的是:“我听说兴趣爱好有诸多好处。它能让我更投入专注,让我的生活充实幸福,让我做事毫不费力,而且技能飞涨,所以我想发展一种兴趣爱好。”(兴趣伴随着幸福,兴趣稀缺是恐怖的)
任何高超的技能,都需要经过长期枯燥的刻意练习。这种枯燥的训练,不是简单的时间堆砌,而是要我们去反思、总结,去亲近我们所做的事,了解它背后的机理。有些事,是做着做着,才成了兴趣爱好的。即使这样,也不要期待这些兴趣爱好会让你看起来毫不费力,只是,它会让你的付出有意义。(刻意练习,关键不是练习而是刻意,是具体合理的方法,当你取得进展的时候,兴趣或许也会来,练习变得有意义)
贫穷的匮乏,大部分以“缺爱”始,以“不安”终。因为孩子最初并不会知道喝米汤还是喝进口奶粉、在农村还是在繁华都市、住集体宿舍还是住豪华别墅的区别。他们对世界的观感仅限于当他们渴了、饿了,有没有人来满足他们,当他们需要时,母亲能否提供温暖的怀抱,这是安全感最初的来源。可糟糕的是,贫穷也会影响母亲。处于匮乏中的母亲会更焦虑,对孩子更不上心。她们无法给孩子提供安全依恋,反而很容易把她们自身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匮乏影响人的思维和行动)
行为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沙菲在《稀缺》中指出,长期的资源匮乏会导致大脑的注意力被稀缺资源俘获。当注意力被太多的稀缺资源占据后,人会失去理智决策所需要的认知资源,他们把这种认知资源叫“带宽”。“带宽”的缺乏会导致人们过度关注当前利益而无法考虑长远利益。一个穷人为了满足当前的生活,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而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也不得不被那些最紧急的任务拖累,没有时间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资源匮乏,注意力被匮乏的资源占据,认知能力降低,带宽下降)
穷和富说的并不是物质水平的高低——物质水平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涨船高,穷和富说的是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的高低。我们害怕穷的标签,不仅是因为物质的匮乏,更是担心因此被看作社会底层、失败者,被人看不起。(贫富是相对的,更容易被外界影响)
现代人不仅“穷”,而且“忙”,所以有人才会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叫“穷忙”。“忙”是另一种匮乏,对时间的匮乏。我发现,越忙的人,越容易为自己安排各种事情,制订密密麻麻的计划,也越容易让这些计划流产。(时间匮乏就将导致一切事物的匮乏,因为时间匮乏的人希望做更多的事情,到头来不能完成,恶性循环)
为什么我们宁可要宏大的计划,也不想要微小的进步?因为只有宏大的计划才有缓解焦虑的作用。而微小的进步,虽然真实,却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会带来真正的改变。(缓解焦虑,人们最喜欢的方式是宏大的计划,这是难以实现的。其实缓解焦虑不能急,可以通过具体的行动,微小的进步,一点一点缓解焦虑,直至焦虑得到完全缓解)
“很长时间!”那些处于匮乏中的人,一定在心里这么嘀咕过。他们缺的,正是时间。
在所有的匮乏中,爱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特别的。如果拥有爱,金钱和时间的匮乏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而如果缺少爱,金钱和时间的匮乏就能把我们压垮。缺爱会让我们孤独,会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爱,如此伟大和有力,但往往被资源匮乏的人所忽视。有人现实地希望得到自己没有的,却不珍惜自己拥有的,这会让我们不快乐,不幸福,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匮乏无处不在,正如麦基老师在《故事》中所说:
现实的精华就是匮乏,一种普遍而永恒的欠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够人们受用。食物不够,爱不够,正义不够,时间永远不够。(这哪是匮乏啊,这是欲望,是贪婪,永远无法得到满足)
现实的稀缺已经让人难受,伴随匮乏而生的焦虑和不安更让人雪上加霜。身处匮乏的人,总是想要逃离匮乏。但有时候,逃离不仅无法解决匮乏,还会加剧匮乏。某种意义上,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接纳自己的匮乏,就有多大程度的思考和行动的自由。(接纳自己,认清现实,就拥有了思考与行动的自由。匮乏是客观存在的外部需求,焦虑和不安是内心的恐慌)
既然匮乏的特征是缺少“带宽”,我们就可以通过减少“带宽”来缓解匮乏。比如,考察生活中的哪些决定会消耗认知资源,通过自动选择来减少“带宽”;比如,减少无意义的选择和决策,培养简单的生活习惯。同时,有意识地创造盈余。(降低选择数量,提升选择质量,创造盈余,提高“带宽”)
“没钱”也会让人不安。但我总觉得,“没钱”和“穷”并不一样。一个真正的穷人,常常思考的只有现在——不是怎么满足当前的愿望,就是怎么渡过当下的难关。他仅有的见识和资源,让他没有富余去想别的。但一个没钱的“富人”,无论怎么困窘,心里都会藏着未来。
同样,我也想跟你说,你不是穷,你只是现在没钱,但是你有未来。(内心拥有未来,并且努力实现目标的人即使没钱也是富人)
真正的“生活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怎么面对和处理“生活的不如意”。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很难,可悖论是,一旦承认在某些事上无能为力,你所能做的,反而多了。(接受现实,接受自己的渺小后,能做的事情会更多)
真正的进步不是焦虑地自我怀疑,而是平静地自我接纳;不是被对自己的不满驱赶着,而是被美好的目标吸引着。真正的进步都不那么着急,我们默默耕种,耐心等着它开花结果,相信成长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接纳自我的本质是舍弃,而不是追求。舍弃我们对生活的过度控制,舍弃我们想要成为“完美自我”的想法,舍弃我们对“完美世界”的执念。我们需要“接纳自我”并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样的好处,而是因为缺陷就是我们生存的事实。很多时候,生活是粗粝而非精致的,但是这种粗粝背后,却隐藏着另一种生命力,在我们苦乐交融的人生里。(焦虑让我们自我怀疑,接纳让我们内心平静,接纳自我后生命力更强大,丰富人生)
当你说自己有“拖延症”时,你可以想想,你在用这个词表达什么,它背后的情绪和问题是什么,以及它对你意味着什么。也许你会发现,“拖延症”并不只是拖延着不做事那么简单,它背后有我们对生活的恐惧和渴望。(拖延的人很多,我接触了很多,如果不是忘记了,就是不想做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外力,可能就一直拖着,我觉得有些悲哀,生活中本不该有那么多恐惧,但在有些人看来不是恐惧的东西却影响着某类人)
压力是拖延症最大的盟友,甚至可以说,拖延症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压力管理的问题。(如果真的是这样,拖延必定给身体带来不健康)
有时候我们会这样,迷茫、自我怀疑、焦虑,看不清远方的目标,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还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照亮你脚下的一点点路,那么就看脚下。走着走着,回过头,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很远了。(行动是化解一切情绪的最佳武器)
哪怕只做你所能做的最小的事,做着做着,你也会发现,自己已经做了不少了。这也许是我们告别拖延症,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道路。(我非常认可,所以一直强调行动的力量,特别是积极有意义持续微小行动,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
我的优势在于,我总是试图把书上或学术文章中看来的知识,和真实的生活建立起联系,思考它们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并把思考的结果分享给大家。是总结和分享的欲望,帮我克服了讲话的恐惧。(学以致用,教学相长,个人收获)
最后我说:“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而是我们的能力不够。边界就在那里,很客观,我们只能遵守。”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之前,你可能先要成为一个更“坏”的人,因为那更真实。同样,在保持长久的亲密之前,你可能先要学会独立和分离。
越是亲密的关系,越难识别和遵守边界。和朋友相比,家人的关系更亲密,他们的边界也更模糊,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哪怕在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中,也有边界存在。事实上,很多夫妻正是因为没法遵守边界,在两个人的关系中感到窒息,才逐渐彼此远离的。(边界的确存在,忽略对方的边界一定会让对方不舒服,而自己的边界被攻入,自己也不舒服,边界不清晰,生活很难幸福,建议大家早期建立边界,好处多多)
“匮乏”导向的人更容易通过占有、讨好、服从或者控制的方式来努力跟他人融为一体,以消减自己的孤独。可是,孤独是我们的出厂设置,只能面对,无法消除。(匮乏让人害怕孤独,而孤独是客观存在,也是神圣的,那与生俱来唯我所有的孤独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而“成长”导向的人,因为有独处的能力,所以他们更能发展一段独立的人际关系。不是利用、交换、崇拜或者占有,仅仅是我是一个人,而你也是一个人,这种人与人之间无条件的爱。(独处是一种独立能力)
希列拉比有一句格言:“如果我不为我自己,那谁会为我呢?如果我只为我自己,那我,又是什么呢?”
结束是很艰难的,因为结束总是包含了失去。无论我们在结束中失去的是一种身份、一个习惯还是一段关系,归根到底,我们在结束中失去的,都是一部分旧的自我。它像是,我们身上的一部分死去了。(蜕化,进化成了新物种)
如果我的余生只能用来做一件事,我大概会用来回答怎么帮助人们从结束的痛苦中走出来,完成转变,走向新的生活。这个问题首先是我自己的,但它同时也是很多人的。我想起了很多在转变中迷茫的来访者。当生活忽然断裂成两半,他们被留在生活的断层中,惊慌失措,无法自拔。以前,我也知道这种转变的痛苦,但没法感同身受。而如今,我和他们站在一起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帮助同类,幸福所在)
我有一件对我自己、对他人都很有意义的事情要去做。这件事让我对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了自己的判断,它让我不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也不需要着急做成什么来证明自己。我很幸运,生活给予我的,已经超出了我的期待。(恭喜作者成功晋级,祝作者幸福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