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开头评谈
《水浒传》和其它古典小说一样,它的开头从形式上看也是以诗言史,以诗的形式揭示故事的背景。
首先是一首词: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风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复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这首词极有可能是作者的原创。
词中还用了几个典故:
裁冰、剪雪:高雅之事,吟诗作赋。
吴钩:历史。
求鱼缘木,缘木求鱼。
翻译一下就是:
你看那古今书中记载和隐居的,有多少俊朗飘逸的儒生学士?他们不关心那些虚名薄利,只是吟诗作词,谈笑吴钩(古今战事),评论历史的帝王,真真假假在中原征战割据,就像春秋时争霸的七雄一样。国家的兴亡像柳树一样脆弱,个人的身世像无人驾驶的小舟一样飘摇。看那成名的很多,图名争斗的很多,逃名的隐士也很多。霎时间新月落下长河,沧海变为桑田古路。与其惊讶那些缘木求鱼的人,同情那些穷猿择木而生的人,与那些惊弓之鸟的人一同恐惧。不如斟满手中酒杯畅饮,醉意朦胧中,听一听那如梦似幻新异的乐曲。
这首词写的很多,字面意思如上。如何理解呢?
关键点落在“不如且复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一句上。什么不如呢?历史长河中那些成名的、图名的,隐(逃)名的,不如自己饮酒听曲的。
作者显然是从男性角度写的,写出一种理想的、自由的生活状态。不图名利,不问江湖,不及兴亡,不计身世。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感叹!读完水浒后的感悟:无论是天罡地煞,无论是帝王将相,都不如书中许贯中、李俊、公孙胜、罗真人等人似的看破红尘的潇洒。
然后是一首诗:
纷纷五代乱离间,
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
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
几处楼台奏管弦。
人乐太平无事日,
莺花无限日高眠。
这首七律是宋神宗时宋朝名儒邵雍的诗。水浒传引用时作了一点改动。
它的作用就是引出来故事的时代背景:北宋仁宗之后,哲宗和徽宗时代。
太平盛世非无限,可叹人间少太平。
接下来的是洪太尉野蛮地放出天罡地煞的故事。
这里有点神话或称魔幻,理解时有两点:
一、洪太尉及其野蛮行为
洪太尉,虽说是一小人物,但他是权的代表,他代表了朝廷。
他的不听劝阻或任性,或称野蛮其实就是权的野蛮。
野蛮的后果就是为害人间。
作者这样写和下文写高俅是一样的用意:告诉读者,水浒社会之乱的源头不是梁山,而是庙堂朝廷。
二、天罡地煞
天罡地煞,对应了梁山水泊的108位好汉。说是好汉,其实皆是魔。
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大多是渔、农、商、小官吏等普通人。他们上梁山的原因大多都是“逼上梁山”的。这种“逼”,来自各个方面,不是单纯来自朝廷官府。比如徐宁和卢俊义来就是自梁山的逼。总之,他们之所以成魔,是因为他们无奈地被闲放置在水浒一一水边,边远之地。还以类聚。相互促进,放大了魔性!
普通人身上都有魔性,就看有没有被激发出来。
《水浒传》是部奇书,这个开篇就非常难得,值得品味、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