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①,求取即与之,无倦色。一仙化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团。母日日与之,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因谓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府后有一地,葬之,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
其子依所点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②。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
【注释】
①粉团: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犹今之麻团。
②簪(zān)缨:簪和缨。古代官员的冠饰,常借指为官或显贵。唐·杜甫《八哀》:“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南史·王弘传》:“其所以簪缨不替,岂徒然也!”
【译文】
福建莆田有一个姓林的,他家祖上有一位老妇人乐善好施,经常做了糯米团来施舍给人吃,只要去要她就会给,没有丝毫厌倦之色。有一位神仙变成道人,每天早上索要六七个糯米团。老妇人每天都给,三年如一日,一直如此,神仙于是知道了她的善举是出于诚心。神仙便对她说:“我吃了你家三年的糯米团,用什么报答你呢?你家后面有一块地,把祖先葬在那里,你家子孙后代得到官爵的人,会有一升麻子的数量那么多。”
老妇人的儿子便依照他的指点把先人安葬在那里,第一代后人中便有九个人考中科举,后来世世代代成为高官显贵的人更多。福建便有“无林不开榜”的民谣流传。
【点评】
福建莆田林家,先前有位老妇人乐善好施,常常做粉团施舍给别人,有求必应,毫不厌倦。有一个仙人化作道长,考验其是否真心行善,于是每天早晨索要六七个粉团,老妇人也天天给他,三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于是仙人知道老妇人行善是出于诚心。“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国传统文化也注重对人的细致考察,心诚与否是对一个人的品格作出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圯桥进履”讲的是黄石公考验张良的故事。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因刺杀秦始皇失败,而隐姓埋名,改名为张良。一天,张良来到沂水河圯桥,碰到一个老翁。老翁有意将脚上的鞋子坠落桥下,让张良替他捡回,并替他穿上,而张良一一顺从,并不介意。老翁又要张良五天后来此相见,而当张良到时,老翁已在桥上等候多时了。对于张良的迟到,老翁深为不满,再次让他五天后来此相见。如此再三,张良吸取教训,晚上不再睡觉,早早来到桥上等候。于是得到老翁的赞许,并将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时所著的兵书《太公兵法》传授给他。张良得此兵书以后,用心苦读,后来辅佐刘邦灭秦亡楚,成就汉室帝业。诸葛亮也是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所感动,乃为其出谋划策,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
仙人知道这位老妇人是真心行善,于是就对她说:我吃了你三年的粉团,怎么报答你呢?你家屋后有块地,把祖先葬在那里,你的子孙做官的人数就有一升芝麻那么多。
她的儿子就依照仙人指示的地点将先人安葬,第一代后人中就有九人中进士,后来世代得高官显贵者众多。福建流传“无林不开榜”的民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