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行小程序只有 4 个界面,从数据上来看分析起来也比较简单。但对于背后用户心理以及产品定位的思考,着实不易。
4 个界面是 index、setting、chat 和 personal。
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小项目的开始以及后续的发展和计划。
起源
起初,声行小程序的出发点是很简单的,但也很有可能是最不靠谱的想法。
就是:
给微信语音聊天起个标题,方便大家快速找到有用的内容。
准确的说,是一款社交形式的声音备忘录,或者声音记录工具。
开始的假设是:
人们有一定的需求,在纷繁芜杂的语音内容中,找到一些内容的需要。
当人们的聊天有了一个话题(标题),聊天的时候,人们会想方设法“美化”自己,会变得十分小心。
开始小程序的定位,就是一个声音工具,能够记录声音,并没有填写标题和头部图片的需要。
这么考虑的原因是:
希望能够快速的验证上面的想法,人们是不是有记录声音的需要。
但,现实是比较残酷的。
声行1.0界面
惨烈的 1.0
在微信群、QQ群做种子用户启动的时候,上面的假设,遭到了强烈的质问。
比如:
进来不知道是做什么的?首页也没有说明
要怎么玩?
能不能分享给好友?
我怎么知道别人回复了我?
怎么分享单个的故事?
安卓的问题比较大,不能看到回复的内容
等等
基于上面的反馈,我比较深入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最初的假设或许是有根本性问题的。因为根据后台统计的数据和声音数据来看,漏斗的转化还是相当惨烈的。最初打开小程序的人,进入到 Setting 界面以及 Chat 界面的比例太小太小。
运营推广过程中,种子用户的选择有问题。根本不是,或者绝大部分不是目标用户。
产品定位以及功能之间还有很大的理解鸿沟,不能让用户快速过度到使用阶段。
首页用户引导做的不够好,这造成了很大的理解问题。
其他体验上的问题,比如分享、录音交互等等。
一些硬伤,比如对安卓机支持的问题等等。
声行2.0界面
爬行的 2.0
在上面 6 点分析的基础上,在声行 2.0 版本中,我们暂时性的忽略掉了 1 和 2 两个问题,希望先从体验上优化——新的UI、增加了对故事的设置(封面图和标题),看一下数据的反应。
结果是,小程序打开率并没有较大的提升,但是从打开之后到 Setting 界面和 Chat 界面的数据略有提升。
反过来,这让我对 1 和 2 的问题就非常在意了。目前的判断是,产品并没有找到符合用户切实需要的点。
针对这个问题,我和一位资深运营,沟通了比较久的时间。她的反馈是:
不一定是产品定位和用户的问题,而可能是首页不饱满。这会对用户造成比较大的理解问题,另外,也会让用户觉得使用成本会很高。她给出来的建议是,能不能在设置过程中选择“私密”和“公开”,公开的会展示在首页中,并允许其他人参与。
产品利益点几乎没有,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持续关注产品。这一点,我思考后续可以通过红包的方式正式做冷启动,但是策略上要防止羊毛党。
产品的消息提醒功能还没有,对于用户双向的互动来说,这也算是一种硬伤,甚至是致命的。在后续的版本中,用了微信小程序的消息模版,调整和优化了该部分。
针对 2.0 的反馈,在最新的版本中,我们增加了微信小程序模版,当用户收到回复时,会发送一条消息到小程序消息中。
比较遗憾的是,目前小程序没有统计消息的发送数和打开数,这部分的数据还是缺失的。不过,没有关系,从页面分析4个界面的漏斗转化,也能基本上了解到大致的情况。另外,通过后台,也能知道每天语音的发送数量,这样也能算是做到比较完善的分析了。
数据分析路径
这里是基于我之前提出的路径分析法来分析整理的关键点。
大致整理下分析的关键点:
index 的访问量:意味着总的访问量(最大入口)
chat 的访问量以及分享量:意味着新建话题成功的数量
setting 的访问量:意味着新建话题的数量
personal 的访问量:意味着个人中心的访问量
用户基本的行为路径是:
index -> setting -> chat -> 分享
index -> personal -> chat -> 分享
分享打开:chat -> index -> setting -> chat(new) -> 分享
小程序后台提供的数据支持,只能做定性的总体分析。但这基本上也能够用来支撑产品获得一定的反馈了。
再说说运营和推广
这部分,是我们最不擅长的了。
目前用的方式有:
微信:群、朋友圈、好友,公众号
微博:博文、私信
QQ:空间、群、好友
百度:贴吧
有关商业化的思考
还有一个正在探索的点,就是商业化。
是不是很奇怪,一个只有 4 个界面的小程序,竟然也要考虑商业化?
是的,虽说这是个小项目,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承载了一些我们的思想和期望。
毕竟,人总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目前思考的商业化方式是广告,但这个要根据小程序的数据情况来定,不一定在什么时间启动。
写在最后
有的时候,一款产品的出现,其实只是基于非常简单的想法。
但,产品要想走的更远、能走的更远,需要的却不是简单的想法。
有些人卡在了迈出第一步,他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迈出第一步。
有些人卡在了迈出第二步,他们第一步没走好,需要微调或者重新来。
有些人卡在了后面的步骤,是因为前路没走好,而后路不确定。
欢迎体验小程序
提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