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生绦虫
概要
包生绦虫,又称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幼虫(棘球蚴或包虫)寄生于人和多种食草类动物的组织脏器中,引起棘球蚴病(包虫病)。
形态
一、成虫
1、体长2-7mm,绦虫中最小的虫种之一
2、具有绦虫共同形态特征:头节、颈部、链体。
头节
梨形,有4个吸盘和1个凸出的顶突,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共28~48个,呈放射状排列
颈部
与带绦虫相似,不分节,有再生能力
链体可分为:
幼节
成节 与带绦虫成节略相似
孕节 子宫具不规则的分支和侧囊,含虫卵200-800个
二、虫卵
形状上与猪、牛带绦虫卵基本相同,在光镜下难以区别
三、棘球蚴(包虫)
圆形囊状体,直径1cm~40cm,呈单房性囊
囊壁(内囊)和囊内含物组成
囊壁外有宿主纤维组织包绕形成的外囊
具体结构见截图
棘球蚴砂(可能考):原头蚴、发生囊和子囊可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蚴砂或囊砂。
棘球蚴液:棘球蚴腔内充满的液体称棘球蚴液或囊液。有保护头节和供给营养作用,具有抗原性。
生活史
一、生活史图解
二、小结
1、终宿主:犬科动物
2、中间宿主:食草动物、人
3、感染期: 虫卵
4、感染途径与方式:误食虫卵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感染
5、寄生部位:
成虫:犬科动物的小肠
幼虫:食草动物、人的全身各处
在人体中最多见部位是肝,多在右叶
6、寿命: 成虫:5-6个月
幼虫:在人体内40年甚至更久
致病
一、致病机制
棘球蚴引起的疾病称棘球蚴病(包虫病),由于引起的多为单个的囊性病变,又称囊型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对人危害主要以机械损害为主,其次是囊液的毒性刺激作用
棘球蚴生长缓慢,常感染5-20年才出现症状,多幼年感染,成年发病
二、临床表现
1、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肝脏:肝区疼痛,若压迫门静脉可致腹水
肺脏: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
体表:可见包块,质地坚韧,有弹性,叩诊有震颤感
2、毒性和过敏反应:囊液透过囊壁渗入宿主血液所致
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贫血等毒性症状
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休克等过敏反应
3、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囊壁破裂,原头蚴释放出来
实验检查
1、询问病史:有无去过流行区,相关接触史
2、病原学检查:确诊依据,手术取出棘球蚴、或从痰、胸膜积液、腹水或尿等检出原头蚴或棘球蚴碎片
由于穿刺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或继发性棘球蚴病,故一般禁止以诊断为目的而进行穿刺
3、免疫学检测:辅助诊断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时常用的检测手段
4、其他临床检查:X线、B超、CT等,有助于诊断和定位
流行
一、分布
世界性分布,畜牧业发达的地区是该病的主要流行区
二、流行因素
1、虫卵对环境的污染
虫卵播散范围广;虫卵耐低温、耐干燥,对化学药品有很强的抵抗力
2、人与家畜和环境的密切接触
3、病畜内脏处理不当:喂犬或随意乱抛
非流行区人因偶尔接触受感染的犬,或接触到来自流行区的动物皮毛而受感染
防治
控制传染源:定期对家犬、牧犬驱虫
切断传播途径:
1、根除以病畜内脏喂犬和乱抛的陋习
2、加强对屠宰场和个体屠宰户的检疫
3、及时处理病畜内脏
保护易感人群:
1、治疗患者首选外科手术,对早期小棘球蚴,可使用药物治疗,阿苯达唑效果最佳
2、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普及棘球蚴病知识,提高全民的防病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