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就是说人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高估或者夸大自己的信仰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
如果遇到和自己的信息冲突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错觉。
先讲一个童话故事。
小兔子请客
森林里住着一个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一天,小兔子准备邀请自己的好朋友大象,狐狸,猫过来做客。
小兔子觉得胡萝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所以一大早就去菜园子采摘了新鲜好吃的胡萝卜,清洗地干干净净摆在盘子里。
谁知小伙伴们过来,大家聊得很开心,但对胡萝卜一动不动。小兔子很不解。
晚上他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兔妈妈,妈妈说:“傻孩子,你认为好吃的,可是其他朋友并不认为呀。比如大象喜欢吃香蕉,狐狸喜欢吃肉,猫喜欢吃鱼。下次你要给他们朋友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你认为他们喜欢的东西。”
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虚假同感偏差”。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一个人的感觉呢?
1.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你非常重要的时候。
比如当你和一个同事吵架,你和朋友讨论,你认为朋友应该坚定的站在你这一方,同仇敌忾的对抗那个和你吵架的人,其实朋友并不是这样想的。
2.当你非常确信并坚定自己的观点或意见的时候。
中国有句古话:“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当我们在做一个擅长领域的时候,我们觉得很简单,但其他人觉得很难。不能用自己的能力去猜测对方的能力。
3.当你的地位和正常生活受到某种威胁的时候。
比如在你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影响你的生活,你觉得很困难,但是其他人并不这样认为。
4.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者个性的时候。
很多时候当你觉得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的时候,觉得一个很大的误区,不是所有人的性格都是一样的。有些人习惯别人对自己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要记住一句话,帮你要感谢,不帮是正常。
5.当你将其他人看成是自己相似的时候。
现在很多人写稿子,发邮件都是在网上,但是有一些人喜欢写在纸上。不能因为对方和自己不一样就感到瞠目结舌。
很多时候在一些场合和事件中,由于虚假同感起到作用,会给人际关系带来一些困扰,但是这并不是虚情假意,而是人的一种本能。
当发生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的对他人的观点进行主观臆断。当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深思熟虑的说出最适合自己的态度,而不要做别人都是有蛔虫猜测别人的想法。
要客观的接受他人的观点,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你有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别人也有不认同你观点的权利。
最后就要接受别人的反驳。要敢于接受,并坦然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