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先森日记第30篇:当精准医疗遇上“互联网+”

王先森日记第30篇:当精准医疗遇上“互联网+”

作者: 王先森科技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8:06 被阅读0次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精准医疗的最终目标是,把群体医疗变成个体医疗。精准医疗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基因测序为工具,为特定个体制订针对性治疗方案,提升了医疗质量,也降低了医疗成本。但是,要怎样长期地获取每个个体的健康数据,是精准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我们都知道,“看病难,看病贵,时间长”是传统大型医院很难逾越的“三座大山”,这三座山降低了患者健康数据的传输效率,增加了传输成本。不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患者-医院-医生”的链条中,医院这一环节无法做到合理分配医生资源,进而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数量。

    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新兴的“互联网+”概念。希望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一个大数据生态链,来降低数据传输成本,提高效率。

    一、精准医疗的数据生态链

    这个生态链将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以基因测序和健康数据采集技术为主的采集端;

    第二,云端数据储存端;

    第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挖掘端。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项技术能让用户长期监控自己的健康数据,并把数据上传到云端,那么就算用户不去医院,在网络另一端的医生也能结合这些数据,给出相应的诊疗提示。

    不过,因为数据采集针对的是每一个人,所以采集设备在社区乃至家庭的渗透率就显得很关键了。那,要怎样提高数据采集设备的渗透率,获取更多的数据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数据采集设备必须满足三个要求:小型化、低成本、易操作。

    目前符合以上要求的数据采集手段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小型医疗器械,英文简称 POCT;

    另一种是可穿戴设备。

    二、床边诊断——POCT

    之前我们对可穿戴设备已经作了详细介绍,今天重点来认识一下 POCT。

    POCT,又叫床边诊断,是现在检验医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未来数据采集的主力军。有了 POCT,就能利用小型分析仪器和配套的试剂,快速地对病人进行检测并得到结果。

    POCT 最大的三个特点是:

    检测地点灵活;

    检测时间短;

    无需专业人员操作。

    所以我们说,POCT 有极大的潜力渗透到社区和家庭中。但是,POCT 也有它的局限性。

    首先,很多定性的检测结果不能翻译成定量的数据,比如,验孕棒只能检测出是否怀孕,而不能给出具体的数值。这就没法把检测结果整合到云端信息平台,然后进行储存和后期挖掘。

    其次,虽然一些 POCT 产品可以做到定量诊断,但是给出的数据结果只能帮助用户进行当下的就医决策,没有长期存储和后期挖掘的价值。比如说,诊断出一个人得了一次流感的数据,并不能据此判断出他下次得流感的可能性有多大。

    所以, 根据现有的技术,未来 POCT 在“精准医疗”中扮演的主要是慢性病管理者的角色。另外,在软件支持和数据交互、云端交互的前提下,POCT 还能进行数据上传和分享。 

    三、数据采集POCT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慢性病的特点是,通过长期的监控和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和大型医院相比,面向社区和家庭的 POCT 产品有很高的发展价值。

    其中最有潜力的应用方向有:心血管疾病监控、器官功能监控和肿瘤检测。

    接下来,我会跟你一一介绍这三个应用方向的 POCT 产品。

    1. 心血管疾病监控的POCT 

    长期监测心血管疾病,一方面可以提前发现心梗、心衰等心脏隐患,降低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另一方面,在症状出现时快速诊断,有助于疾病的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控制病情发展。

    但是,目前我们只有在每一两年一次的体检的时候,才会采集一次血压、心电等数据,而且,除非这些数据偏离了正常值,否则我们往往会忽视它们。所以,如果我们能持续获取这些数据,就能在发病前及时干预,降低患病的风险。

    Cobas h 232 心脏指标检测系统

    在这方面,瑞士医药巨头罗氏走在了前面。它的子公司 Cobas 推出了一款小型心脏病检测仪。只需要8-12分钟就能定量检测血液中多个心脏标志物的含量。心血管疾病高危用户可以利用这个系统进行持续监控,数据上传到云端后就能进行整合分析。当这些标志物的含量值超过一个临界点时,系统就会发出警告。

    2. 器官功能监控POCT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衰老引起的器官功能性衰竭也属于慢性病,及时了解身体各个器官的变化情况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在器官衰竭早期对器官进行及时检测和干预,它将很可能恶化,进而成为身体的负担,甚至威胁生命。

    我们拿肾衰竭作为例子,患者常常是在一年一次的体检尿液检查中查出患有肾衰竭的。很多病人因为没有突出的症状,耽误了诊断和治疗。如果社区门诊能够有小型检测设备,经常监测患者的尿液指标,就能避免很多遗憾。

    西门子Clinitek Status+ 尿检仪

    德国西门子公司推出了一款叫 Clinitek 的小型尿检仪器,它可以进行肾功能检测。只要用配套的测试纸采集尿液,仪器就能在一分钟内自动检测出尿液中的相关数据。有了这些指标,医生们就能判断用户肾功能衰竭的情况,及时治疗。

    3. 肿瘤检测POCT 

    癌症一直以来似乎都是不可战胜的存在。但是,如果能尽早诊断出肿瘤,就能大幅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几率和生活质量。可问题是,癌症检测十分困难。

    目前比较成熟的肿瘤 POCT 检测技术主要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含量。不同标志物的水平高低代表了不同肿瘤存在的可能性高低。人们可以长期监测这些标志物的含量,一旦数量超过一定阈值,马上采取相应措施。

    然而,这些标志物容易受到用户生理状态的影响,波动性很大。另外,它们还存在灵敏性和特异性差的问题。

    目前正在研发的肿瘤检测的新手段,是利用一种叫做“微流控芯片”的技术,检测血液中的肿瘤细胞 DNA 或者循环肿瘤细胞。用户可以通过肿瘤细胞 DNA 作早期癌症筛查,然后通过循环肿瘤细胞实时监控癌症或者癌症转移。不过,这项技术正处于研发阶段,产品化可能还需要5-10年的时间。

    CTC从肿瘤细胞中释放到血液循环系统中

    总的来说,肿瘤 POCT 技术也好,“微流控芯片”技术也好,都能将检测目标缩小到单细胞甚至分子的层面,这就意味着检测精确度的大大增加。更令人期待的是,如果未来它们真正普及到了每家每户,只要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早期干预,那么把肿瘤“扼杀在摇篮里”将不再是梦想。

    四、数据生态链的挑战与未来

    目前,整个数据生态链的最大挑战有3个。

    大型医院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

    社区家用小型检测设备的渗透率低。这就导致了现在的数据规模不够大、质量没保证的问题。

    医疗行业的数据和其他行业相比更加复杂,数据涵盖了诸多方面,所以,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也是一大难题。

    我们说,没有一个“大”而完整的健康数据库作为支撑,生态链就很难构建。所以,未来精准医疗的发展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技术的突破和相关政策的干预。

    未来,随着我国医疗产业的不断升级和相关国家政策体制的改革,大型公立医院将会向社会开放更多资源。同时,小型医疗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会使得数据采集设备逐渐渗透到社区和家庭中,支撑起一个大健康数据库,构建一个大健康生态链不再是梦想。到那时,精准医疗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时代。

    本文转载自尚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先森日记第30篇:当精准医疗遇上“互联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fn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