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琪天大圣~
今天为大家带来这本《你好,小孩》。
看这本书时,让我想到了很多人。
比如:我家小区里的甜甜妈妈。假期的时候,小区里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家长们在旁边或者唠嗑,或者看着,大多数家长眼里更多的是自己的孩子,但甜甜妈妈,会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周到又贴心。
每当这时,我感受到了善意。
再比如,上周带我儿子去剪头发,我跟“Tony老师”说过10天要带孩子录制一个节目,这位“Tony老师”为我儿子新剪了一个造型,临走时“Tony老师”特意跟我说过几天头发长出来造型可能就没有了,可以在录制之前带孩子来找她,再修一修。我当时是很意外的,因为这家店人特别多,其实,他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说,还有大把的顾客等着他剪,但他没有因为忙,而不顾后续的结果,而是真的考虑到孩子上一次电视,好不好看。
这时,我感受到了善意。
友好、善意,不是必需的,不友好、不善意,也不会过多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但友好和善意,却能真真切切得提升我们生活的幸福感。
“儿童友好”和“善意教育”是《你好,小孩》这本书的主题。这本书的作者--李小萌老师,是一位大家最熟悉的陌生人。李小萌老师是前央视节目主持人、《东方时空》的著名主播;作为陌生人,她是一个作者,写了一本新书,叫作《你好,小孩》。
樊登老师描述读这本书的感受时说:“这本书给我们的教育描绘了一个同心圆,就是要对孩子友好,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妈妈、友好的爸爸、友好的家庭、友好的学校,最后是怎么创建一个友好的社会。”过去西方有一句话叫作:需要全村的力量才能够教育好一个孩子。
李小萌老师说:“当孩子从家庭逐渐走向广阔的社会,学校就像一个中转站,孩子走向社会,他在每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比如公共汽车上、博物馆里、电影院里,他都是在感知这个社会给他一个怎样的态度,他将来要反射一个怎样的态度给到别人、给到这个社会空间,都是互相有关联的。”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放学的时候,我需要带着孩子们上公交车,有的司机叔叔、阿姨都是转过身子,面带着微笑,迎接着孩子们的,然后孩子们同样微笑着,甜甜得说一声:“叔叔好、阿姨好。”我也会微笑着跟司机打招呼,说一声:“辛苦了。”碰到偶尔有同学钱丢了,忘带钱了,很多时候,司机都会说:“没事,不用交钱了。”
当然,钱还是会想办法交上的。我想说的是这种善意袭来的感觉,真好。
这不只是这位司机的善意,还有背后公司给了司机这样的一个权力,潜移默化中也鼓励着他这样做,司机也有这样的心力。
如果整个社会系统都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去考虑到孩子、释放对孩子的善意。那孩子就会接收到非常多的善意,他会反射出去。
书中有一句话是: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他也是这个社会的孩子;别人的孩子也不只是别人的孩子,他们还是你的孩子未来的社会伙伴。我们如何养育孩子,就是如何创造未来。
在教育方面,学校又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重中之重。
不知道大家最近看没看《小舍得》,里面让我感触最多的不是那三个家庭,而是里面的张雪儿老师。
当发现班里存在几名同学一起孤立另一名同学时,能够分别和孩子谈心,像一个朋友一样,并且去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去化解矛盾,去寻找背后更深的原因,而不是给孩子贴上道德败坏的标签。跟家长的沟通也是非常善意的。
我很羡慕张雪儿老师有这样的时间和心力去这么友好得教育孩子,但反思一下,如果我有时间和心力,我又会不会做到我心中的理想状态呢。这样的反思,能让我清醒得看到自己的问题,并在目前的状况下矫正自己的行为。
其实,在我的身边,“儿童友好”“善意教育”,每天都在发生着。
比如给孩子们发校服时,剩下的绳子我想扔掉,跟我搭班的邓老师会提醒我给孩子们把两套校服绑一起,以免弄丢,也方便拿着。
孩子们立刻就由原来因为两套校服书包里塞不下的愁眉不展,到舒心一笑。邓老师考虑的就是孩子们本身。
再比如,经常听到隔壁班孙老师跟孩子们说话都是“宝贝”“宝贝”得叫,感觉很温暖,刚开始我真的叫不出来,但多叫几次“宝贝”,感觉还不错,现在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说“宝贝们”时,孩子们惊讶又开心的表情。
再比如,前一阵有几天天气很热,我班有个孩子手被蚊子咬肿了,又疼又痒,当时我还没来得及过去,隔壁班赵老师看见了,非常心疼得搂着孩子去擦药,边走边安慰他,我看到孩子由原本要哭的表情,一下子转晴了。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怎么说都说不完。
善意对于一个孩子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我们经常跟孩子们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们也是如此,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友好和善意,就会达到反向“踢猫效应”,把友好和善意传递出去。当我们释放着善意时,最开心的也是我们自己。
不论我们作为父母,老师,还是一个社会人,都可以成为善意养育的参与者,因为为孩子的未来做一些努力,就是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希望。
我是琪天大圣,
一起读书,一起思考,一起终身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