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周三有幸参加了采铜老师组织的线下读书会,也第一次接触到北岛的文章。席间,采铜老师重点带读了这篇文章,多维度的解读带给我许多启发。下文有诸多借鉴。在此感谢。
读这一篇,有一种观看电影的既视感,也像是北岛坐在对面和你娓娓道来:关于艾略特其人,他对艾略特的评价以及他与艾略特的关系。
开篇第一句“艾略特是个怀疑主义者”,点出艾略特身上十分重要的一个特质,让人对艾略特有了一个关键印象。继而第一段用地域性特征来烘托艾略特的性格特质,以浅写深,让文章更有层次感,读起来也有趣。
第二段和第三段是第二个部分。第二段承接第一段,由远及近地描绘艾略特的住所。阅读这一部分,总感觉是跟着北岛一起走过艾略特所住的街区,来到他家的房中,穿过客厅和厨房,踏上楼梯,经过卧房,最终来到他的书房。书房里,艾略特正和他的烟卷一起冥想……艾略特和北岛颇有交情。他劝说北岛搬到纽约的这一段也十分有趣,两个人的性格可见一斑。想想艾略特因为传真机被盗事件闭嘴时的模样,还有北岛最后戏谑的猜想,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我想,如果拍成电影,前三段应该是由北岛画外音带入的几个场景,而到了第四段,镜头一切,北岛侧坐桌边,灯火昏黄,镜片微光闪烁,手中还捏着一支卷烟。之后的段落,北岛与他脑中的场景相互切换,观众对于相关人物的了解也逐步多元和深化。
那么北岛和艾略特的交情是怎么产生的呢?从第四段开始,回到最初的起点,跟着北岛与艾略特一次次会面,发现艾略特的促狭(用中文阴阳怪气地说自己不会中文),他的使命感(挺身而出保护图书馆的书籍免于被焚),他的怀疑精神(勇于表达自己对于革命的不同意见,即使要面临多数人的为难)。北岛用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让艾略特这个人物不断丰满,同时也从侧面描绘了他自己。两个经历相似,年龄相仿,立场一致的人,有了前文所述的交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到第九段为止,侧重的是刻画艾略特“对外”的一些性格特征;而后三段,两人关系更进一步,场景也从社交空间进入到家庭空间。北岛来到艾略特的家,了解到艾略特与自己如出一辙的因同时身为父亲和作家而感到的焦虑。
说了那么多,北岛还是觉得自己对艾略特不甚了解。也是,一个人连自己都不一定了解自己,何况其他人?不过这并不妨碍北岛对艾略特的生动塑造。
文末,他说觉得艾略特像一个骑士,具有怀疑精神,忠诚正直,有使命感。此处也是点题。 其实文章中伏笔和呼应还有很多。初读时,感觉文章思维跳跃,随性得很;但细细读来,便会发现全文逻辑缜密,形散神凝。最后一段文字“艾略特,纽约人,生于犹太教,上到大学一年级。他写作,翻译和编辑。他不信教,恋家,反对革命”,通常会出现在文章开头,被北岛反其道而行之,仿佛电影终场时一字一顿读出的结语,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反而更是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