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迷恋于智力测验,依靠测验的结果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聪明,并给予一个量化的评价,比如说爱因斯坦智商160,一般人智商水平为120,其实这些数据都是客观反映智商高低,但是到底智商包含了哪些因素,智商的高低和我们的行为是什么关系等等,关于智商的问题,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在其书《超越智商》中解释了关于智商的问题。
作者提出了关于智商的定义和范围,在认知心理学中将智商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就像相对论一样,他们成立的条件不一样,也就是智商这个词解释的范围有差异,广义的智商包含了智力因素,也包含了很多情绪、决策等因素,而狭义的智商则仅仅包括与智力相关的大脑计算、处理信息以及各种显示大脑功能的方面。
这两种含义在解释聪明人为什么会犯错这个问题的时候产生了巨大的歧义,对广义智商的解释来说,如果一个人智商足够高就不会犯错,如果他犯错就说明他智商不高,这种矛盾的解释让这个广义的智商概念无法解释这种问题,而对于狭义的智商概念而言就好理解了,他智商高只能代表他智力高,大脑的算力高,对于他做不做错误的事情并没有太大关系,有那么多博士生会去做违法的事情,并不能说明他们智力有问题,而是在他们选择做的事情上出现了问题。狭义的智商概念正好解释了这类的问题,因此在狭义的智商之外还有一些影响我们行为的其他能力。
人类的最终行为并不由智力完全决定,它还会受到情绪、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影响,而价值观又会受到个人认知能力的限制,作者从三个层次分析了人类的心智结构,分别是: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
自主心智
这个层面的心智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这种心智处理了人类大量的信息,几乎就是外部刺激的产生会直接触发行为,大脑不会投入过多的能量在这种心智模式之中,人类通过进化形成了大量的自主心智模式,后天通过练习和重复形成了各种习惯都深深印入了自主心智的模式,比如走路,你不会去思考该迈哪条腿,甚至你都不明白你为什么迈那条腿,这些都是进化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自主心智模式。
还有开车,这种属于后天经过大量重复练习形成的自主心智模式,因此你的驾驶距离决定了你驾车的数量程度,有些新手会左顾右盼,生怕有什么意外情况,而对于老司机而言,一切的信息处理都固化到了他的自主心智中,如果前面有人突然急刹车,老司机会立马刹车,反应速度是极快的,如果让他回忆如何形成刹车行为的过程,他肯定告诉你是下意识的,人们常说的无意识和下意识就是形成于我们内部的自主心智模式。
算法心智
这类心智模式主要通过大脑的计算力来实现,通过大脑对于各类因素的计算,最终得出一个可以指导行为的结果,这类模式消耗了大脑的大量的能量,因此,在这种模式下,你很难像自主心智一样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情,你可以同时开车又同时与他人聊天,但你很难在分析一件事情前因后果的时候同时分析另一件,这类心智模式注定是稀缺的,这类模式对应的是我们的意识和注意力。
我们意识和注意力消耗了我们大脑的巨大能量,注定每日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该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决定了我们大脑利用率,你把这些资源用在工作上,就会在工作中处理更有深度和难度的问题,也正是由于这种限制决定了我们更不想去过多的利用算法心智,更喜欢用自主心智来处理日常的问题,这也造成了所谓的经验主义错误,你的经验越多反而会成为你的障碍,尤其是那些创新型的事情。
反省心智
它更像是对自己行为和思维的一种监控和反馈,每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这个事情,能够对自己的计算过程进行观察和思考,比如说你目前心智模式是哪种,你的行为是产生于自主心智还是算法心智,对于整个心智过程的思考就是反省心智。
该过程决定了你如何配置你的大脑资源,什么样的事情你会终止自主心智而动用算法心智,这就是我们心智方式的复盘,对于我们如何配置大脑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们常常是处于一种混乱的局面,在不该动用算法心智的地方浪费脑力资源,而在应该动用算法心智的事情上依赖于自主心智,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这时候如何你还想抽烟你就应该动用算法心智来进行评价,吸烟的危害,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而采取戒烟的行为,但是你看看那些吸烟的人,他们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却依赖于自主心智(身体对烟产生了依赖性)决策行为,继续吸烟,这就是反省心智模式的问题,并没有发现决策行为的问题,从而选择继续吸引而非戒烟。
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于人类心智模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会帮助我们不断深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