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里面韩新月得知自己得了心脏病需要休学一年打击特别大,完全不能接受。她尽全力够到了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一场疾病夺走她所有梦想。但当她听到楚老师说明年六月就能做手术,修养一年就可以重反校园继续教她,她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并非总是艳阳高照,悲喜交加是常态,就像《那朵乌云要起飞》中人物所经历的那样。而那横亘在心中的乌云,跨过去了便是一切安好,我们终会迎来曙光。

本分
作为一名老师尽好自己的本分给学生评定成绩,想要为每一位学生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可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个被自己评定了不及格的学生,那个总是缺席课堂的学生后背承担了这么多。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天文中的我也就是一所高校的老师被系办公室主任喊到学校要求为一名学生改成绩,需要将已评定的不及格改为及格,原因是这个孩子说如果考试不给及格会被父亲打死。
后来这名学生由于多科重修没能顺利完成学业,而这其中的重修课程就有这个老师评定的不及格。直到这位老师知道了这位学生父亲早已去世,家里有着智障的母亲和妹妹需要照顾,而他是家里面唯一不是智障的孩子,也是唯一能上这所大学的孩子,而总是迟到真正的原因是他往返远距离的家中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妹妹。
随及这位老师立马给这位学生打了电话,虽然学生一直说没关系,但这件事情一直是横亘在这位老师心中的砍。
之后这位老师出席一次演讲,这位学生竟然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了这场演讲,事后进行寒暄。我想故事到这里,这位老师惭愧有所减少更多是欣慰。
到底谁是老师?老师尽职做到了他应有的本分,但这位学生也让老师深刻地体会到了在体制规则下的分数背后学生们的家庭背景了解太少。
或许这不是他教的最好的学生,却是他为数不多记忆深刻的存在;或许怎样评定都不公平,或许怎样评定都有其公平之处。
在老师打电话给学生的那一刻,在学生出席老师演讲的那一刻,彼此头上的乌云都已经散尽,而各自要做的就是守好自己的本分。

岁月
看到《住在工地的日子》这一章,看着父母一次次搬家,孩子也在这一过程中经历大考小考而渐渐成长,住进工地这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没有煤气,没有水电,关键是没有门,或许是常有人时不时送点东西才得以驱散头顶的那片乌云吧。
这也让自己想到了小时候跟随父亲外出乘坐绿皮火车的经历,那时候还是排队买票,经常只能买到站票,路途十多个小时有时候就是依靠行李坐着睡一下,尤其是途径转站换乘大包小包,人群拥挤,可能稍稍一个不留意就能跟丢,倘若是遇到晚点或者等车,可能要在车站等上五六个小时。
那时候火车很慢,慢得竟然不觉得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很累,有好心人的让座,有车厢人的嬉笑,还有售卖员的产品推销。现在坐着高铁往返各地的时候,有时还会想起小时候坐的绿皮火车。
或许现在再要自己买一张站票做那么远的距离已经不太可能;或许一个环境一个成长,之前再怎么不容易总会过去。就像文中说的“住在工地的那个暑假,我的人生也挂着施工中的牌子,却是一段溢出正轨的欢乐时光,让我觉得困难啊什么的,都只是过渡时期,一切终将变好的”。
不管是工地生活搬家也好还是坐绿皮火车也好,那些乌云遮盖的时刻总会散去,那横亘在生活中的艰难岁月跨过去了也会感叹“也就那样”。

写在最后的话
生活并非总是艳阳高照,这里面有太多人的不得以,或是老师、学生、父母或是祖父孙辈四代人的不容易,而更多时候是乌云密布,是生活琐碎。但是一旦燃起生命的火花,岁月静好不只是说说而已,即使是乌云密布也会迎来曙光。《那朵乌云要起飞》里的故事好像就是在教我们如何面对困难更好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