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易经64卦——伯邑考(巧)捍卫文王,德行高尚,得《蛊》卦

易经64卦——伯邑考(巧)捍卫文王,德行高尚,得《蛊》卦

作者: woxingwosuai | 来源:发表于2022-03-29 12:31 被阅读0次

    我们在讲解卦之前,我们可以回顾下以前我们前文《讼》《师》卦以及《履》等卦,这几卦的分析文王被囚羑里的原因,大概是和媳妇(《归妹》)因为某些事情争吵,同时其他方国也离间商周关系,属于一个综合因素导致被囚,纵观整个《易》中,只有一处描述伯邑考这个人(考字两处《履卦》上九:视履考祥;《蛊》: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伯:老大;邑:封邑;考:1,老者;2,去世的人。所以伯邑考,应该是大儿子,而我们在前文假设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应该是伯邑考的老婆,他去世以后,嫁给了伯邑考弟弟武王,邑姜的“邑”就是随伯邑考而来吧(春秋时期晋怀公妻子被伯父晋文公收继,在文献中继续从前夫谥称为“怀嬴”)。如果此“考”表示老者,前面的有子逻辑不通,我个人猜想伯邑考真名叫“姬考(巧)”。

    我们根据现存史料来分析伯邑考这个人:

    《逸周书》: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

    《史记•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si),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礼记•檀弓上》: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

    《大戴礼记》记载:“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十五而生武王。”

    所以伯邑考之人确实存在毋庸置疑,只是关于他的死流传很多说法,《逸》和《史》倾向于是提前去世,也比较符合我的推断,而《礼记》则从人品方面分析,个人不是很推崇这种说法。

    前文我们讲解《大有》卦已经推测,文王被释放是有交换的,通过《蛊》卦我们可知这段历史了!

    在讲解《蛊》卦前,我们依然看看纵观全卦的“干”和“蛊”字:

    蛊字

    甲骨:有疾齿,唯蛊虐?(《乙》7310)——殷人认为齿病、骨病都可能由“蛊”所致。

    《周礼·秋官·庶氏》:掌除毒蛊。——养毒虫的官员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蛊惑

    《左传·昭公六年》:谷之飞,亦为蛊——谷内生虫,暗含内部问题

    《尚书大传》: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通“故”

    《尔雅》 释诂:蛊,疑也

    干字

    干字象形文字

    《毛公鼎》:王曰:父歆,已曰及兹卿事寮,大史寮,于父即君,命女摄司公族,雩三有司,小子,师氏,虎臣雩朕亵事,以乃族干吾王身(周王说:“父歆啊!我已对这些卿事僚、太史僚说过,叫他们归你管束。还命令你兼管公族和三有司、小子、师氏、虎臣,以及我的一切官吏。你率领你的族属保卫我。)

    《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捍卫,保卫

    《易·渐卦》:鸿渐于干——水畔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水畔

    《毛》与《周南》两例都是周初“干”字,表示捍卫;而《渐》和《斯干》表示水畔。在甲骨造字本意上是人用树干做攻击武器。

    以上为蛊和干字解析,我们接下来释读《蛊》卦。

    《蛊》卦辞: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翻译:大吉。利于出兵,先出兵多日,在出兵多日(《易》中利涉大川都是带有出兵性质的,如果把卦辞和爻辞合并理解,就是文王被囚羑里七年,周应该是多年攻击商,最后商妥协,用伯邑考交换,但是我们前文也提到过,卦辞和爻辞很多时候是分开论述的。)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翻译:捍卫父亲(文王)流言蜚语(文王被囚在各国各种版本),有儿子,名叫考,无过错,开始比较不顺,最终吉利。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翻译:还要捍卫母亲的流言蜚语(文王和《归妹》之争,可能是太姒上位,“归妹”回娘家闹引起或者归妹与文王争讼之事),贞卜得不到结果。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翻译:捍卫父亲的流言蜚语,开始有点后悔,但是无大过。(具体为何后悔属实不好猜测,估计是文王关押7年,从开始的维护,到后来的收到内部抵制,再到后来维护的一个过程吧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裕:古代形容衣物环绕,有钱之态。此卦应该是用来修饰文王被争讼导致的一些流言蜚语吧

    翻译:美化父亲之前的流言蜚语,一意孤行去见(文王)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翻译:捍卫父亲的这些流言,用自己的声誉挽回(我觉得这是伯邑考用自己生命换取文王自由)

    上九:不事王候, 高尚其德

    翻译:不帮(纣王)做事,他的德行高尚啊!(此时被囚羑里文王还没有征伐大权,未称王,此处也是写《易》作者对伯邑考的高度评价)

    我们再来看看帛书《易》

    个(個):元吉,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初六:干父之个,有子巧,无咎,厉,终 吉。

    九二:干母之个,不可贞。

    九三:干父之个,少有悔,无大咎。

    **:浴父之个,往见閵。

    六五:干父之个,用舆。

    尚九:不事王候, 高尚其德,凶。

    帛书和传本《易》有关《蛊》卦类同,区别在于伯邑考和伯邑巧记载不同:

    在西汉定州汉简《六韬》中,可以看到原型:

    质子于殷,周文王使伯邑巧…………死,有诏必王食其肉,□免其血。文王食其肉,□免其

    而帛书《易》也是汉出土,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为了避讳帝王名字而导致更名,或者是方言不同导致撰写失误造成,在帛书和传本中,这种现象还不少。

    还有一点,就是上九卦,传本和帛书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字:凶。我们在上面翻译传本是没有这个字的,估计有人在篡改传本(儒生),或者帛书作者自己增加上去感情色彩,很明显,有人读懂了这段历史,有人只想表示这个行为高尚,而有人不光要表达高尚,还要警醒后人,追求尚德这件事,很危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经64卦——伯邑考(巧)捍卫文王,德行高尚,得《蛊》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mv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