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开会的间歇说说这个话题,也算是一种对诗和远方的遥想。第一次按照命题展开写作。
印象中诗和远方这个词应该是从奇葩说出来的,记不得那一期的辩题是父母在不远游,还是年轻人应不应该买房……只记得矮大紧说的一句话,年轻人不应该该只有眼前的苟且,也应该有诗和远方。后来矮大紧填词,许巍作曲,歌曲也火遍大江南北……于是诗和远方的概念活在我们苟且的眼前。
就像许巍歌里面唱的,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当年从医院一辞职就立马去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待了半个月,那是人生第一次自由旅行,在大无畏辞职以后的时候。去年有位老师的辞职信很火,她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时辞职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眼前的苟且,和看得到的依然会苟且的未来……看得到的未来比未知的未来更让人难以接受,就像提前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中间的过程显得很索然无味……
对于远方,字面理解是离自己遥远的地方,现在所在的城市相比以前待的城市是远方,我的现在相对于我的过去是远方……这些年,到达过很多远方,祖国的各种地方,还有国外的有些地方,比如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瑞士等等因为总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路上,有苦有难有欢乐有风景有感悟。在外的日子,时钟仿佛走的慢了,同样是24小时,旅行中因为新奇而变的丰富,每一个小时都蕴含着很多变化,自己张开了毛孔,警惕着,感悟着,吸收着。人们对于远方的着迷,有可能是未知的神秘感,有可能对现状的不满。人有对远方的向往,可能也意外着还没有失去好奇心,还没有失去跨出去的勇气,还没有完全认命吧……
不知道把诗和远方拆开来理解对不对,起码我看来这当中有连接,却也有不同。这个时代读诗写诗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说起诗这个词,会觉得矫情。昨天重读陋室铭,小时候死记硬背的课文,现在看来却打动人心,也说明自己有了一定的阅历,就是年纪大了。在纷繁嘈杂的世界里保留纯真和素简的心,是多么不容易。在繁忙的生活找一个宁静栖息之地又是多么不容易,不管是身体的栖息还是心灵的安放。
未曾到达的地方都是远方,有些人可以花重金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体验,不感悟,不欣赏,只是作为炫耀的资本……可以说是没有诗意可言的。如心有诗意,则地自偏,身未动,而心已远矣……
陋室铭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28 如何看待诗和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