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今年高考作为:三个臭皮匠,未必顶个诸葛亮

今年高考作为:三个臭皮匠,未必顶个诸葛亮

作者: 凯洛格 | 来源:发表于2020-07-09 10:17 被阅读0次

2020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图片来自人民日报微博)

看到作文题,对“齐桓公”感触最深,他采纳鲍叔的建议,摒弃“一箭之仇”,充分发挥管仲才能,从而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笔者也想起德鲁克在其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提到—三个臭皮匠,未必顶个诸葛亮。

相信齐桓公以及推荐人才的鲍叔,都看到了管仲的长处,绝非朝中众多大臣所能比的。

忽略缺点,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是卓有成效管理者必备5要素之一。

接下来,笔者精选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部分内容,来解读下德鲁克关于用人所长的经典理论。

01

人无完人,如何做到用人所长

任何人都必定有缺点,只抓住缺点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下属之所长、用上级之所长、用自身之所长。

如何做到用人所长呢?

要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用人基础。

而不是一个人的缺点,以及个人的好恶。

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诫他格兰特嗜酒贪杯,难当大任。

林肯却说:“如果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倒应该送他几桶,让大家共享。”其实,林肯总统并不是不知道酗酒误事,但他更知道在北军将领中,格兰特最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事实证明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正是对格兰特将军的受命。

有高峰必有深谷。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

考虑是否用一个人时:

有效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跟我合得来吗?”

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

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

他们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

02

三个臭皮匠,未必顶个诸葛亮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是有效的管理者却不这样想。他知道,三个臭皮匠,往往还比不上一个臭皮匠,因为他们会各行其是,并不能形成合力。

他们用的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

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2名平庸的员工,后来发现能顶50名。

——乔布斯

这意味着管理者在用人时必须重视机会,而不能只抓存在的问题。

 

考虑是否用一个人时,有效管理者会问:

1. 这个人在某方面是否确有长处?

2. 他的长处,是否确为某一任务所需?

3. 这个人如果担当这项任务,是否确能表现得与众不同?

如果答案“是”,那就不必犹豫,确用此人。

03

用人所长,同样要避免“因人设事”

我们用人所长,是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

为什么不能“因人设事”?

因为组织中任何一个职位的变更,都会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组织中的职位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不能为了替某人安插某一个职位,而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到牵连。

因人设事的结果,必将产生恩怨派系。人事的决策,要凭公平和公正,否则就会赶走了人才,或破坏人才的干劲。

为什么坚持“因事用人”?

因为要先确定了要做什么事,再去物色谁最擅长此事,才能为组织选择各种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容忍各色人等的个性、缺点。能容忍这些差异,内部关系也才能保持以任务为重心,而非以人为重心。

衡量成就的高低,应该按照贡献和绩效的客观标准。

能建立起第一流经营体制的管理者,通常不会与周围的同事及下属保持过分亲密的关系。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来挑选人才,而应当看他们能干些什么,看他们的工作表现,绝不能看他们是否顺从自己。

小结一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人关键点:

1⃣要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用人基础,而非缺点和个人好恶。

2⃣关键岗位要用在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

3⃣管理者在用人时必须重视机会,而不能只抓存在的问题

4⃣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年高考作为:三个臭皮匠,未必顶个诸葛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rj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