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肯定是没有手机的时候。
大学的时候,偶尔会去一次图书馆。
不是主动要去的,是朋友让我陪她查资料。
去了图书馆,就不想出来了。感觉有好多好多的书要看,好多好多的知识要学。
于是决定每天都要来图书馆。
但平时,拿着手机,对着电脑,就完全不想图书馆看书的事了。
第二,就是有任务的时候。
任务驱动是很万能的。
因为要完成某一个任务,比如写一篇论文。于是不得不去查阅相关资料。本来是带着专门目的去看的,看着看着,就打开了相关知识的大门。遨游在其中,不想出来了。
但是任务紧迫呀!于是对自己说,先把任务完成了,其他的改天慢慢研究!
终于完成任务了,但是说好的“慢慢研究”,随着任务的完成,也就被抛之脑后了。
第三,就是“装模作样”的时候。
作为孩子,当父母老师或者其他大人来“监察”时,就会假装“认真”看书学习。如果他们一直在旁边,倒也能真的看进去。后来作为父母,为了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在孩子面前就会“放下手机”,带头看书。多多少少,也会看进去不少。
第四,是“心血来潮”的时候。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有想看书的冲动。也许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许是下雨天无聊的时候,也许是情绪低落的时候……这时候,书就成了自己的知己,成了情感寄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