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所以,“大俗”即“大雅”吗?真的不见得。据我的观察,无论用多少“俗”堆积起来都产生不了质的变化,“俗”只能“更俗”,不会变成“雅”。
虽说“俗”和“大俗”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可它们在美的呈现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俗”应该是个贬义词,从人的普遍审美来看,很少有以“俗”为美的,而“大俗”却是含有褒义的,因为无限的渲染和夸张反倒让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或者说是一种别样的自成一派的美。
最具典型的“大俗”的例子就是陕北的民歌信天游,在我的印象中,这是唯一用方言来唱的民歌,就是“我”发音成“额”的那种,额滴个神呀,简直了,轰轰烈烈俗到了极致。而且为了配合歌曲的这种原生态风格,歌词也是越俗越好,最好是俗到人脸红的那种,和那样的曲风搭配起来才会有浑然一体的感觉,那是一种没羞没臊的火辣辣的美。毕竟,“额”这样的发音也唱不了阳春白雪,不信你唱一个试试,不喷饭才怪呢。
记得从前央视的《开心辞典》栏目有个主持人叫“王小丫”,她本人曾经解释过自己名字的由来,父亲给她取了这个名字,认为大俗即大雅,希望这个俗气的名字能展现出雅的美感。不过在我看来,她父亲是失算了,“王小丫”这个名字是俗不可耐没错,然而,却并没有“雅”起来,只能说这是个有特点有个性的名字,结合了她本人的气质,或许会另有一种独特的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