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世纪简答题

中世纪简答题

作者: River本大魁 | 来源:发表于2022-10-13 23:41 被阅读0次

      中世纪,相比大家一定对这个时代有所熟悉。一般所指当然是西方的中世纪,大概是公园500年左右到公园1500年左右。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众多事件。大家对其印象可能在于“黑暗”“封闭”。的确,这样的评价很有道理。但看待一个事物要从两面来论述,所以中世纪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必然是一般印象“黑暗”的来源。为何而黑暗呢?其来源大概发生在4到5世纪左右。主要是兴起于1世纪的基督教在越来越腐败的罗马帝国中占据主流,伴随人民的加入,发展愈发兴盛。但是西罗马帝国却在不可避免的衰落,最终灭亡于满足日耳曼人的刀刃下。从此刻起,中世纪开始。西欧在这一千年中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兴盛的文明政权,也没有一个像样的重要的历史节点。为什么会导致这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宗教的堕落与腐败、禁锢。宗教的本意当然是好的,可以使得人民有一个专注的信仰,一种人生的力量,动力依靠,一种对于自然和人性的解释。但是在中世纪时期,因为混乱的战争、经济(可能对于满族来说没有如罗马一样成都的文明,即便是对于法兰克等国家而言),导致全方面发展停滞,宗教反倒好成了某些政权的支持、动力来源。于是宗教的控制因为王权变得无比强大,再加上传统上对其应然的信仰,导致禁锢人民的思想,甚至夺去生命。宗教甚至无法激发人民的创新驱动,加上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一切变得外在。

      但是难道中世纪仅仅有黑暗吗?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首先,要有质的发展飞跃需要什么?没错,一定是遇到了挫败、混乱。在遇到之后必定有一个铺垫的过程,于是就在一批达人(擅长各科)的领导下造就了文艺复兴。是的,即便这么一个时代杂乱无章,混乱不堪,堪称黑暗,但这正是文化、信仰、人性、战争不断交织碰撞的过程,变化多端。于是,在无数的变化之下,新的社会、人文、制度程序就会应然而生。欧洲这么一个地缘复杂的地方造就了多民族多文化多动乱的性质,但是同时也造就了更多的可能性。与中国类比一下,就会发现中国其实更多偏向于“稳”“统”。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广袤,并且以农耕为主。“稳”肯定是第一要素。虽然稳,但是变化过少。中国近代为什么会被西方列强压着打肯定是有原因的。这就是为何后来我们这么重视改革。所以,变化一定意味着之前有所混乱,挫折。欧洲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大航海、工业革命等一系列操作都证明了如此。

      而且不仅如此,中世纪还奠定了后来资本主义的朝向,很多类制度和形式相继出现。比如说封君与封臣,在臣子立功、效忠之后进行土地的赏赐(或者是服兵役),封君也需要保护臣子。双方的义务、利益关系逐渐清晰,造就了一种等级性与契约意义。这就是封建的发源。同时也有小型资本产业—庄园的出现。这中农业经营方式奠定了后来的种植业经济和三角贸易,对资本发展很重要。其中在解决佃农、奴隶与领主的关系时,彼此的利益义务也促进着公共秩序。同时还有对现代比较重要的城市与大学。一个是新社会管理形式、全新工商业恢复与国家单位的驱动,包含新的经济形态和城市的治理。一个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的起始点。两者都可以进行自治,这么一来就有了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世纪简答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xq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