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这个网络用语,我想每一个有孩子的父母都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做。
但我们会发现,越是“鸡娃”越是焦虑,越焦虑越是“鸡娃”,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最后搞的孩子和父母都是身心俱疲。
但我们有没有停下来想过,为什么要这么努力的“鸡娃”?
不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在进入社会以后,凭着那份文凭,拥有自己的选择权,能够找到自己的心仪的工作吗?
那如果这个时候,你能让他没有那份文凭,也拥有选择权,也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你还“鸡娃”吗?
现在我们现在假设一个场景,你现在在一个很好的公司上班或者是拥有自己的公司,然后你周围认识了一群有能力的人,这些人有老板、投资人,编剧、医生等等。
而这个时候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因为你没有“鸡娃”,所以他并没有拿到特别好的那一纸文凭,甚至都没有那一纸文凭,但是你觉得你把他培养的也不错。
他告诉你说,他喜欢编剧,但是按照他现在的文凭,是不可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的,那这个时候你找到你的那个编剧朋友说,能不能给你孩子一个实习的机会,只是实习的机会,如果他没有能力,不用看在你的面子上留下他,这个时候你的朋友会不给你这个面子吗,肯定会给的呀。
你看你的孩子现在即使没有文凭这个敲门砖,他依然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但他能不能留下来就要靠他的能力了。
而能力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并不是靠“鸡娃”就能“鸡”出来的,是需要我们培养锻炼出来的。
那如果你的孩子有能力,后面想要换工作,他再去其他公司,就看的不再是他的学历了,而是他的履历,他前面工作的履历才是他后面工作的敲门砖。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说了,就我现在这个样子,听你说这些就是胡扯,因为我也达不到那个程度。
但你想都没有想就直接放弃,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就像《教育的情调》里小珍妮说的:“大人总是让我们感觉生活毫无希望,但明明他们什么都没有做。”
再有就是,即使是你努力也达不到,但是你在努力的过程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敢于拼搏的好榜样,你觉得孩子在你身上学到了这个品质,他未来的生活会差到哪里去吗?
所以“鸡娃”不如“鸡自己”,你自己成功了、优秀了,你的孩子会更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