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爵滋:林则徐禁烟运动发起人
◆ ◆ ◆
文 |石禄生
前言
在中英鸦片战争史上,林则徐以“中国禁烟第一人”的形象永载史册;林则徐无疑是晚清中国禁烟运动的第一实践者和领导者。但许多人并不知道,首倡发起禁烟运动的,是一个叫做黄爵滋的人,他是当之无愧的晚清禁烟第一发起人。而且黄爵滋说服道光皇帝下决心禁烟的理由,竟然是源于《台湾府志》中的一段话。
01
早在康熙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已经把鸦片输入到了中国,吸食鸦片的中国人不在少数。清政府当然看到了鸦片的危害所在,所以在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第一次发布了禁烟令。
但是不痛不痒的禁烟令并没什么卵用,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
又过了一百多年,鸦片席卷了整个满清社会,上至贵族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吸食鸦片的人多如牛毛。毫不夸张地说,鸦片几乎把中国人的精气神儿像吸骨髓一样抽空了。
历史进入道光年间,鸦片问题已经积重难返,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再不禁烟,满清社会必毁于一旦。”但他们提出的建议或办法,要么不具有可行性,要么软绵绵地无力及无效。
禁烟从来就不易,雍正以来历代清室皇家又不是没尝试过,颁布下去的禁烟条令如泥牛入海,消于无形。
归根结底,晚清时代的中国大地,有太多的地方官员卷入了鸦片走私的行当,利益之下暗渡陈仓,屡禁不绝。而且清政府又不可能以围追堵截的方式完全切断海上货物往来,如此则势必阻断中西方的正常贸易。
为今之计,唯一可行的办法是说服道光皇帝下狠手,以雷霆万钧的严苛执行力度查禁鸦片,而不是发布雷声大雨点小的禁烟表面文章。
历史证明,最后真正说服道光皇帝的人,恰恰就是黄爵滋。
黄爵滋
黄爵滋是江西宜黄县人,道光三年(1823年)考中进士,彼时他已三十一岁。
此后黄爵滋官运亨通,为官履历令人眼花缭乱:他先后在工部、兵部、户部、刑部、礼部、大理寺等一级部委履职,久居京城官场,所以他也是道光年间的“京官”代表人物。身处鸦片当道的萎靡时代,黄爵滋暗暗下决心,要全力推动禁烟。
彼时,林则徐作为晚清“地方官”代表人物,在京城之外的官场上浸染多年,攒足了政治履历。
林则徐比黄爵滋大八岁,进入官场也更早,所以他在政坛的分量远甚于黄爵滋。林则徐跟黄爵滋一样,也心怀禁烟之志。
相同的政治抱负,让黄爵滋和林则徐走到了一起,彼此越是接触,越有惺惺相惜之情。
此外双方还有另一层维系往来的纽带:宣南诗社。
宣南诗社旧照
宣南诗社,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活跃于京城文化界的重要文艺社团,其组成人员多为官员,林则徐、黄爵滋、魏源、龚自珍等重量级人物,都是其成员。
相同的诗情与政治抱负,使林则徐和黄爵滋之间形成了超出同僚的情谊,林则徐更是提笔为黄爵滋赋诗一首:《题黄树斋(爵滋)思树芳兰图》。
诗中有云:“此品羞为众草伍,芳菲菲兮袭予,情脉脉兮系汝。”该诗托物言志,表达了对黄爵滋为官品格的赞赏,以及勉励彼此做好官的心愿。
02
道光十三年(1833),林则徐和黄爵滋分别向皇帝上书启奏,建议严禁鸦片买卖,他们的禁烟理由基本是一致的:“鸦片买卖导致大量白银流出境外,成为英国的社会财富。”何况大量鸦片的输入,更是祸害大清国民。
两个人各自上书要求禁烟,如果是不约而同之举,那说明黄、林二人英雄所见略同,心志相近;如果是相约好的,则说明两个人已经形成政治同盟的关系。可见,黄爵滋和林则徐,无疑是主张晚清禁烟的最重要的两位代表人物。
但就像前面说到的那样,要满清政府下令全面禁烟,这个决定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毕竟涉及到的社会、政治、外交等因素太多了:中外贸易,国力军力,外交格局,官员贪腐,民意民心等,无不需要考量。
可以想象得到,林则徐和黄爵滋的第一次禁烟奏请,不了了之,皇室未置可否。后来林则徐官越做越大,基本上是两江总督、湖广总督这种重量级角色,地方政务繁多,精力有限,也就不再执着于禁烟的奏请了。
但黄爵滋不同,他后来被任命为鸿胪寺卿。鸿胪寺是什么机构?这是一个负责国事礼仪方面工作的部门。既然是涉礼国务,当然包括外国事务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一把手鸿胪寺卿就相当于外交部长。
很显然,鸦片事务也算是外交范畴的要务。所以在道光十五年(1835),黄爵滋第二次上书道光皇帝,要求查禁鸦片。
这一次,他明确指出:“英国人向中国输出鸦片,根本上就是个阴谋,既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又掏空了中国的社会财富。”他甚至义愤填膺地提议:由皇室向英国递交国书,要大不列颠国王下令,英国商船不得再运送鸦片来中国,否则予以治罪法办。
黄爵滋的这个提议,当然是正气凛然了,但在世界性的政治意识上,略显天真:既然都认识到了鸦片是英国人吞噬中国财富的工具,帝国主义本性的大英帝国怎么可能主动禁止英国商船运送鸦片呢?所以,这次禁烟提议注定还是不了了之。
道光十八年(1838),黄爵滋做了充分的准备,再次上书道光皇帝,要求务必禁烟!当年四月份,黄爵滋向道光皇帝投递了晚清禁烟史上的名篇:《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奏折
该文洋洋洒洒近三千字,不仅全面梳理总结了鸦片对于大清社会的危害,更是抛出了一个爆炸性的禁烟论据,以及一个颠覆性的禁烟论点:
所谓爆炸性的禁烟论据,是黄爵滋从乾隆年间的台湾道台余文仪主持修订的《台湾府志》中寻到的一段话:“(台湾)咬榴吧本轻捷善门,红毛制造鸦片,诱使食之,遂疲羸受制,其地竟为所据。”
黄爵滋在奏疏中照台湾地方志的原文摘抄了这段话,它主要阐述了这样一件事:台湾有个叫“咬榴吧”的部落,他们原本身手敏捷,善于打斗,明末荷兰人统治台湾期间,诱骗部落人士吸食鸦片,导致他们身体变得羸弱,受制于荷兰人,所以荷兰人就把部落的地盘侵占了。
实事求是地说,黄爵滋搬出来的这段源于《台湾府志》的记载,深深地震撼了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道光皇帝读到奏折时的心理活动:“原来鸦片会使人失去战斗力呀?大清国民已经被鸦片祸害了一百多年,万一哪天洋鬼子打过来,那岂不是......”想到这里,道光帝惊出了一身冷汗,不由得下定了决心:鸦片一定要禁,否则大清有灭亡之危也!
而黄爵滋在奏折中抛出的颠覆性禁烟论点,是关于吸食鸦片的处罚手段。一直以来不都说禁烟的可行性差吗?切断鸦片来源就有可能切断中外贸易;打击鸦片走私吧,又有太多地方官员牵涉其中,蛇鼠一窝;关键是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有人买,就没办法禁止......
想到这里,黄爵滋眼前一亮,百年以后篮球巨人姚明说过一句脍炙人口的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黄爵滋提前想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严惩吸食鸦片的人,不就没有人去买鸦片了吗?没有人买鸦片,鸦片自然就不禁而绝了呀?
于是黄爵滋在奏折中提出了激进的主张:给所有鸦片吸食者一年时间戒烟,一年后还在抽鸦片的,处以死罪!
不得不说,这个提议实在是太狠了,有失人道主义。黄爵滋敢这么说,但道光皇帝却不一定敢这么做:“那得杀死多少抽鸦片的民众啊,鸦片不是说戒就能戒的。”
所以,道光皇帝本来看到台湾部落的鸦片教训,是下定决心要禁烟的;后来看到黄爵滋提出的吸食鸦片极端处罚手段,反而拿不定主意了。他当即下旨要求朝廷上下军政大佬,广泛商议黄爵滋的禁烟意见。
就这样,黄爵滋凭一己之力,在满清上下掀起了一场禁烟大讨论。
03
彼时远在武汉的湖广总督林则徐,当然也收到了道光皇帝的通知:“火速复奏关于黄爵滋禁烟议案的意见!”意思是,道光帝把黄爵滋的奏疏内容发给了林则徐看,要求林则徐火速答复他本人的意见。
这种事还用说吗?林则徐当然是全力支持黄爵滋的禁烟奏疏了,他们本来不就是同在一个禁烟战壕里的盟友。说不定早在道光帝问询林则徐的意见之前,黄爵滋就已经写信告诉后者了。
总而言之,林则徐在回复道光皇帝的奏折中,不但为黄爵滋的禁烟议案叫好,还详细列出了他本人所掌握的关于治疗或戒除鸦片瘾的中药方。
唯有一条,林则徐建议给予鸦片吸食者十八个月的戒烟时间,而不是黄爵滋建议的一年为期,逾期处死。可见,林则徐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笔者严重推测,或许正是因为林则徐表达了坚定支持禁烟的态度,以及奏折中体现了他对鸦片属性的了解,所以后来道光皇帝才特意指派林为禁烟大臣。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道光皇帝终于下定决心禁烟,并任命林则徐为第一钦差大臣,领办禁烟事宜。
后来的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爆发,说到底都是禁烟运动的必然走势。这段历史大家都熟悉,此处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朝廷禁烟运动和中英鸦片战争过程中,黄爵滋亦作为钦差大臣,被派至福建协助查办鸦片走私、视察东南海防等。彼时的台湾尚未建省,仍属福建的一部分,因此在中英鸦片战争中,台湾的防务问题也是黄爵滋重点考量的要务。
综合所述,黄爵滋不但是当之无愧的晚清禁烟运动发起人,他还亲自深入到了禁烟前线中去。可见,他在历史上的禁烟贡献,值得被世人铭记,就像林则徐的禁烟贡献值得被我们铭记一样。
匾额“柏操松龄”,黄爵滋题匾于道光二十二(1842)年,现藏于福建品藏文化公司。
清·道光二十二(1842)年【柏操松龄】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