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是什么?
美剧看了一箩筐,英语还是没长进?
公众号、指导书、牛人贴,一个没落,却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如果以上都是你要面对的问题,《学习之道》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学习之道》这本书的标题非常的刻板,还带着一点点学术气息。如果光看书名, 大多数人会把此书误以为是科学理论书籍,其实不然,这是一本心理学和脑科学读物。作者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电气和电气工程师协会副主席(医学与生物学工程方向),还拥有哲学博士学位,还是一名专业工程师,现为工程学教授,本科专业(居然是)俄语。小学到高中数理成绩一路垫底,因此热爱文学。但职场生活,不得不学习大量新鲜知识,甚至是头疼的数学知识。放下工作,回到学校,竟然学成了工程学博士,后留任教授。
该书就是从作者一个令人惊奇逆袭的经历着笔,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了学习的原理,提供了最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实在值得仔细翻阅。这本《学习之道》高居美国亚马逊学习类型图书榜首长达一年,作者在MOOC、Coursera上开创最受欢迎的学习课“learning how to learn”,数十万人报名。
我们的大脑潜力无穷,却没有配备有使用说明,而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使用手册。该书介绍了很多非常好用的学习小技巧,如何掌握它们并为自己所用,并纠正我们在学习上的错误认知和策略。
深度学习不是枯燥的劳作,而是一场神奇精彩的冒险。
书中的开篇讲述作者如何从最初对数学之类的东西避之如猛兽,在对职业生涯反思后,发现自己的僵化思维(只追逐内心狂热的执迷)阻碍了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待重新进入新领域并运用得游刃有余时,奥克利发现其实只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思维小技巧就可以走近科学的世界。同时她还发现一个惊喜:
人的大脑生来就配备了非凡的心算能力。我们的每一次接球、每一次随节拍舞动、每一次开车绕过路面的坑,都是在做心算的过程。
我们常常无意识地做很多复杂的心算过程,却没有意识到。事实上,我们对数理知识有着天生的敏锐和直觉,想要学好,需要掌握的只是数理学科独有的语言和知识背景。
实际上,天赋是可以后天训练的。作者发现为师者都有这样的误区,反应快就等同于智商高,记住被等同于能力强,服从即品行端正。老师是怎样轻易地低估了学生,学生又是如何低估他们自己的,形成恶性循环。然而大脑发育的速度因人而异,许多人的大脑在25岁后才发育成熟。我们对神经发育的理解尚未成熟,但有件事会变得越来越明显——通过改变自身的思考方式,我们也能让大脑内部发生显著变化。在科学、数学、技术领域取得成功的专业人士,逐渐习得的一个特质,就是学会搭建深层组块组块——提炼关键思想。拥有更多的组块,从而可以更精明地应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书中还提到了大量的学习小技巧,颠覆了我们的固化思维,例如学习要“放轻松”,有时太勤奋是一种病;“提取训练”提取记忆反复回想比一次次对着书本笔记阅读有效地多;“组块构建”不需要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只需把想法或概念构成组块。还提到如何把阻碍学习的小恶魔转化成学习的工具,比如拖延症,习惯性的发散思维,身边的诱惑等等。这些简单的思维小技巧贯穿我们整个生活中,作者想通过这一系列指导可执行的方式表明:我们之所以自认是与感兴趣的领域无缘的人群,问题在于两种截然不同看待世界的方式。而只知道用一种方法去学习的人,结果必然是一筹莫展。
《学习之道》虽是一本学习方法手册,然而并不枯燥运用,穿插了大量的相关实践和练习建议,运用类比、图解等多种方式,使得语言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深入浅出。该书还融汇了大量的学习案例,这些案例大多是来自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之谈,内容皆是专家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可谓价值连城。通过学习这本书,学习者可以根据书中的指引落地操作进行全方位学习,在实践中检视自己的不足,利用反馈积极改进,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