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孝顺,忧父母之忧,乐父母之乐。换句话说,感同身受,可以吗?扪心自问,几人能引起共鸣,大多回应,自己做父母时,会有体会,但也不尽全是。
所处年代,环境不同,一系列的条件反射下萌生出的不同认知,容易产生代沟。或许不想,但无法避免,毕竟人生不可复制。与父母的情份靠的是内心羁绊的强大血缘与文化传承的道德修养。
先从字面上说,中国人讲究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看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就看他对待家人,父母的态度,这最能折射人性本真的东西。
而“顺”这个字,不是一味的顺遂服从,而是顺着伦理秩序,让父母做自己想做的事,子女不去干预,评价,在着越级,为对方做决定。
两字连起来“孝顺”,孝敬父母,顺应天道。落实具体,“父母唯其疾之忧。”在父母身体不适时,守候在父母身边,照顾对方,其端茶倒水,这是最佳的孝顺。
衍生来看,只用在父母生病时,衣不解带伴随左右就好。但现代人对待父母的行为,做父母的父母,觉得为他们好,对方必须顺从自己的心意,美其名曰,是尽孝,实则变相控制。
常见有些老人,晚年特别小孩子气,其实子女在平日里,越级长幼次序,替父母做选择,导致父母间接“剥夺”家庭权利,把他们当小孩子看,按所谓的好,命令去做事。潜意识,老人会觉得,是你让我回到孩子角色,挺好,也合适。
在或者孝顺是,父母见了儿女,只用担心对方身体是否健康就好,剩下不用操心太多。这里是放心儿女生活工作,其他方面都做的很好。这种放心,就是一种孝顺的行为。
谢谢您的留意,如果被您关注,是我的荣幸。
我是大树,一个通过文字帮助年轻人心智成长,解惑情感,认知问题,用文字给予他人力量,为其疗伤的践行者,成长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