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高中的日志,忍不住嘲笑自己。在每一个年龄阶段再回头看,都会觉得之前特别幼稚特别傻逼。同样,以后也会这么看现在的自己。
高中是没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看闲书写日志的。可是那时候偏偏不听话,连续三年都在最好的班级里(当时叫零班,现在改成红都班了,这群人真是迷信得...),晚自习里大家在看书思考写作业,而自己总是抛锚。总是在草稿纸上信手涂鸦,写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幻想着遥远的未来。高三的时候,疯狂地追一本不适合当时的年龄看的杂志,每月月初和谢老板跑去书店问XX杂志到了没有,以至于毕业两年后在市区总店里看到那个老板他竟还认识我。
考试的时候没有作业,晚上虽然得在教室里实习,却也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玩。由于教室作为考场,桌子是随机排列的缘故,那时候喜欢坐到几个特别聊得来的男生旁边,聊整个晚上。当时说了什么现在几乎一点儿也不记得了,好像我总是吐槽数学考得不好,小白总是安慰我。
刚上高中的时候,是很讨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在路上的。那个年龄,耐不住寂寞,很在意别人的眼光也是正常的吧。很喜欢打电话,晚上坐在寝室门口的台阶上,能聊上一晚上,经常是两三个小时。也喜欢发短信,一晚上能发几十条,到现在我还会觉得等别人回复短信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偶尔聊QQ,但当时喜欢在扣扣上和我说话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吧。现在自己在社交上是很被动的,不打电话,在微信里也几乎是朋友找我一次就聊一次。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喜欢打扰朋友了,我宁愿是我们可以常不联系,但在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就会在那里。
高二的时候堕落过一段时间。上课神游,想着天马行空的事情;难得半天的周末,和一群朋友一起溜冰爬山;偶尔熬夜,看一晚上的小说,然后哭一整夜。如果说曾有过叛逆期,就是那时候吧。期中考试成绩特别差,好像是从年级前二十滑到九十几名,突然大家都特别关心这件事。和妈妈打一次电话就吵架一次,当时有一种被世界抛弃了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那么放纵也跟当时的环境有关,是比较缺爱,想刷存在感吧。
想起在临近高考的时候,zy有时在课堂上给我递个小纸条,说万一她走了,有谁会找她呢?还有在她生日的时候,我和谢老板从市区给她买回来的蛋糕,以及她买了一打的雪花,却在看到数学成绩之后不再有想醉的心情。她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以前我总觉得她人很好,和她在一块儿很开心,可却总觉得看不懂她,有一种离她很远的感觉。后来,不知怎么我也成了她一样的人,总有小伙伴觉得我离他们很远。
读理科之后,班里的男女比例就接近4:1了,高二高三两年都是。那时候班里的男生就开始总是调侃我,从体重到贪吃到各自无厘头的话题,特别是老师批评我的时候,他们更是各种起哄。我也爱和他们玩,爱各种玩笑式的吵架。也很庆幸,在毕业四年后,在他们间,我还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在那个恋爱会被屡屡说教的年龄,却偷偷地飞蛾扑火般,而大学的几年里,都觉得自己没有去爱的能力,现在过了年也开始面对家里长辈的各种旁敲侧击了。早已经结束了,不想再回忆细节,虽然觉得重新选择,不再会赴汤蹈火般地喜欢一个不可能在一起的人,但也不后悔,毕竟起初也是两个人真心的付出,毕竟是成长吧。可能这些是当时成绩不好的主要缘故,在当时我没有能力同时兼顾好学习和感情两件可以完全左右我的事情,但有人喜欢有人陪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有几个学妹跟我说过觉得《同桌的你》里面的女主为男主放弃北大去厦大,甚至堕胎很不值得,其实没有什么不值得吧,只要自己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承担后果啊,而且男主在当时为她带来了快乐嘛。但其实,和舍友一起去看《匆匆那年》的时候很伤感,觉得自己不再年少,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地爱了。
有个闺蜜和我说,她是个后知后觉的人,总是在事后想起某件事然后很生气,也许这是天生的吧。“其实不然,我以前也是个后知后觉的人,但现在却总是当时生气,事后不断自我心理暗示,去理解,所以这个特点应该是经验所致”。嗯,光凭这一点,我还是有变化了吧?
还有就是学习。高中的时候是无心学习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不好。高一的时候还是年级十几名的样子,然后高二经历了滑铁卢,最后又到了平均二十来名的样子,高三的时候也是前三十,偶尔跑到十名左右。高考前几天,小贵说“我觉得你把高考看得太重了”,然后自己很心慌。考完数学的时候,有种天塌了的感觉,和某君打电话,他也没有好好安慰我,当时很失望。然后结束了的时候对完答案彻夜地失眠,也确实考得特别特别差,好像是六十几名。不开心了几天,但知道有两三个之前比我好的朋友考得比我差时,瞬间心理平衡了。
想想高中那个年龄,有那么多不着边际的想法,没法沉下心来学习思考也是正常的。那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年龄,有想法却不够清晰,甚至没有一点儿行动力。而现在,我不仅不抱有期望,把一切给予当成惊喜,能和他人愉快地相处,也能和自己愉快地相处了。
网友评论